坛经般若,尘劳智慧,不离自性,悟此法
2023/4/11 来源:不详人处世间,岁月如梭,来来回回,度这一世。生活本是让人很向往的一件事,可很多人却活出了无奈,活出了痛苦,活出了后悔。我不理解他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我想从自己的心出发,做出一些理解,结合六祖的智慧,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六祖在《坛经》中说到,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世间有八万四千尘劳,这尘劳是烦恼的意思,因为有这个尘劳,所以人们在红尘中表现得很累,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才能更好。每个人的烦恼的问题都不一样,我见过非常有钱的人为明天烦恼,我不晓得他为什么这样,但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做不得假。我也见过长得很好看的人很痛苦,甚至本人有抑郁症,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原因是很么确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也见多很多自以为是的人,他们常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自己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常常为别人的言行举止感到困惑,把自己搞得很烦恼。这世间的烦恼太多了,多到没有办法统计,多到各种人生境遇都存在。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没有这些烦恼吗?是有的,直视自己的内心,从内心来看待自己,把握住自己。把握住自己就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就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内心二字非常的关键,因为万法皆是由心生得,如何知道自己的内心呢,这就需要“自性”。自性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回归最开的天然本性。这个很难,难就难在我们每个人都被这世俗间的事情侵扰到了,自己心中有太多的杂念,太多的杂思,自己的心都不能正,还谈什么直视自己的本心呢?
这些观念从自己身上看到,当我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一无所知,在父母的教导下,我慢慢地成长了。我开始学习,我所处环境下的文字,我习惯于周边的生活,我塑造好了自己的性格,我的所有都是外界赋予的,包括我的灵魂。因为这些事情通通在一双无形之手下形成,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固定的价值观念,固定的思维模式。我用这样既定的思维、习惯、观念去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面临着诸多的烦恼,实际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烦恼什么,只是感到自己心中有无限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我心中没有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所以我感到烦躁。
也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言,这些烦恼也好智慧也好都从人心中出来,因为从人的心中出来,所以必然有迹可循。我于是读书,看儒释道哲的智慧书籍。读到《坛经》被经中的智慧吸引住了,我反对传统人们对佛家出世的观念,那种四大皆空什么都不想的观念我没有办法接受,人活在世上自然是要创造出价值了。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逃避生活的苦难,不愿意面对生活中的复杂事儿选择出家,我想这个是非常不可取的,非常没有意义的。《坛经》中的思想告诉我们只要明白自己本来的心,我们就可以觉悟出“般若”智慧,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更好地完成。
关键之处在于不离自性,我对不离自性的认知就在于让自己回归那个天然本性,天然本性就在于不去欺瞒自己的心,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想做什么就是什么,根据自己当前的能力去进行能进行的事情,这样子才是比较好的结果,什么是无念,明白自己的“性”就是无念,不是不想而是想该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