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千年的程朱理学到底长啥样

2023/3/16 来源:不详

到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接下来几期,庶文讲国学将会进入理学的范畴,理学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所以一期是讲不完的,我们只能分为几期来说。欢迎大家发表观点,也非常欢迎对讲解内容进行补充。

什么是理学?

说起理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程朱理学,它具备精致的逻辑系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影响甚至整东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他的影响延续至今,我们当今每一个中国人其实或多或少的都还生活在程朱理学构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下。

如果不了解理学,就不能够理解中国,就好比如果不了解基督教,就无法理解西方世界是一个道理。理学是中国的道德神学,也是中国神权和王权合法性的重要依据。理学由儒家而来,产生于北宋时期,在南宋末期就就一直被采纳为官方学问,到了清末开始逐渐衰落,至今又再度被很多人提起,盛极一时。

平时我们听到理学都会认为它是腐朽的、衰败的、禁锢的、束缚的、压抑的,其实不然,在理学刚创立的时候其实它代表的是一群改革家的意志,更是社会推动改革,活性思维的主要力量,到了明朝以后理学才渐渐开始保守,逐渐变得抑郁。

理学的产生

托古改制

很多人喜欢把儒学分为“先秦儒学”“汉唐儒学”“宋明儒学”,其实就我个人的见解而言,其实儒学根本无法如此粗暴的以时期作为分类,可以说每一代的人的儒学观念都在变,比如孔子时期讲的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不要有僭越的行为,一切都应该归于周礼),到了孟子就变成了“推行仁政”,虽然孟子的最高理想也是“复礼”但是,社会的变革与动荡已经不允许他简单粗暴的,直接进入主题,需要迂回转折,再来曲线救国了;到了荀子其实就已经是典型的外儒内法了,披着儒家“复礼”的外衣,进行政治改革,历史上的有个专属名词叫做托古改制。

第一:北宋社会上升通道被科举完全打通,读书人开始提倡思想自由讲学之风。

北宋时期,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人去讲究所谓的“复礼”了。先秦时代是贵族社会,汉唐时代是豪族社会,到了北宋时期中国进入了真正的平民时代,上升的通道被科举完全打通,一个平民寒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命运,这就产生了儒学之间的矛盾。

早在韩愈时代他就写过一篇名叫《师说》的文章,核心的一句话叫做“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他号召全社会的读书人,改变旧思想,敢于怀疑老师,甚至怀疑先圣,将心中所想明目张胆地表达出来,所以程朱理学非常鼓励个人自己去理解经典,批注经典,朱熹就自己亲手批注过十三经。

在相对自由的文化氛围之中,提倡弟子超越自己的老师,带来的就是讲学之风的盛行,当时很多儒生经常集结成团,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开始探讨和辩论,比如说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派,就与以陆九渊代表的心学派在鹅湖这个地方一边观赏风景,一边展开辩论,他们讨论的主题也非常高端:一个人要寻找真理,究竟是应该向内去探寻自己的本心,还是应该向外去探寻宇宙万物?

究竟是格物致知,还是心外无物。到目前都没有一个权威人士可以完全解答。

第二:儒学被佛学完美压制,儒学开始反抗

儒学是一种实用的学术,它绝大部分都在解决人际关系之间的问题,没有对终极问题的解答和阐述。佛学进入中国以后带来的是完美的宇宙解释系统,缘起性空也好、诸行无常也好、金刚般若也好,其实都是对终极问题的解答,从哲学的思想上也比儒家要深刻得多,从两晋开始儒学已经逐渐落入了佛学的下风,到了唐宋时期儒学已经完全败下阵来,被压制了几百年的儒学,在北宋找到了突破口,开始反击。

宋朝是一个偏安政权,北伐不断地遭到外族的入侵,双方之间开始了正统之争,在中国正统的争斗从来不是军事、政治而是文化,这个时期宋朝的儒生们纷纷加入战团开始大量宣扬和求证宋朝的正统地位,要想在文化上战胜敌人,宋人首先要打败的就是佛学。

晚清魏源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实在宋朝儒生们已经干过了,他们意识到要想打败佛学必须研究佛学,这一研究不得了,直接把儒学也拉入到了佛学的系统之中,儒学在这一阶段差一点就灰飞烟灭了。

不过还好有一批脑子清醒的人,他们借鉴佛学的同时在不停地为中国儒学寻找终极问题的解决方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横渠四句》、朱熹的《理一分殊》等等。

当然佛儒之争到底谁胜谁负,都很难说。只能说儒学在这场复兴运动中,重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历史上又有了生存的空间。

第三:雕版印刷的普及

雕版印刷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然后把木材锯成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这一点非常好解释,因为印刷术的普及,原本昂贵的书本变得便宜起来的同时让新思想和新文化,能够加速传播。

因为篇幅有限,下一期接着讲“理学是如何推动当时社会进步的”,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