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导读0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名与版
2022/10/6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金刚经》同属于佛陀的二时教法,同属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因此,用这两部经相互印证,对于如实地理解、领受佛陀的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是非常有益的。
要注意的是,我们这几期《心经》的学习,是假定读者们已经完整地学习了于晓非老师在喜马拉雅的《金刚经导读》六十一讲的课程。因此在学习《心经》的过程中涉及到教理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壹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名详解
般若
“般若”这个词它对应的梵文是praj?ā,俗语形态是pa??ā。“般若”是汉唐时期,人们以长安城、洛阳城那一带民众的发音,音译了pa??ā这个词,我们现在约定成俗,把这个词念“bōrě”。
什么是“般若”?
佛陀认为我们这些凡夫由于“无明所障”,因此见不到佛陀证悟的真实。见不到真实我们就造业,就轮回于生死。
但佛陀同时还认为,我们这些“无明所障”、轮回于生死的凡夫,其实内心已然具有着可以打破无明见真实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pa??ā——“般若”。
因此,大乘佛法的修行概括为一句话:
把凡夫原本内心具有着的、可以打破无明见真实的能力调动起来,打破无明,见佛陀证悟的真实。
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趣向解脱了。所以,“般若”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内容。
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是梵文词pāramitā的音译,是“到彼岸”的意思,有的时候我们也把它翻译成“度”。
但是大家要注意,《心经》名字里“波罗蜜多”的“多”字,一定是要随“波罗蜜”往前断,而不能往后断,它是pāramitā这个词尾tā的音译,所以“波罗蜜多”是一个词。
有人把《心经》的名字解读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此认为佛教是讲很多的心,这样理解是非常错误的。
大乘佛法的修行,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修六个“波罗蜜多”,也就是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和般若度。而在“六度”当中,第六个“般若度”是核心。
在佛教里形象地讲,没有了这第六度,前五度为“盲”,“盲”就是盲人、瞎子。因此,“般若波罗蜜多”是修行的眼目、是光明、是指引。
大乘佛法修行的核心是修“六度”,而“般若度”又是“六度”的核心。
心
《心经》经名当中的“心”,对应的梵文是h?daya,这个词的基本含义就是“心脏”,在这里引申为“要点”、“要义”、“核心内容”。
汉语的“心”字,有的时候表示“思想”,比如说“你用心想想”,这时候的“心”,表示的就是“思想”。
但是在《心经》的名字里,这个“心”不能做“思想”解,它是“要点”、“要义”的意思。在《心经》的经文当中,有一句叫作“心无挂碍”,那个“心”,可以理解为“思想”,它对应的梵文是citta。
同样翻译成汉语的一个“心”字,其实我们对照梵文原本,它是两个不同的词。
所以,《心经》是讲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要义、要点。
大乘佛法修行的核心是“六度”,“六度”的核心是“般若度”,而《心经》就是讲“般若度”里面的要点、核心的。
因此,《心经》这部经非常重要!
经
学习《金刚经》的时候我们讨论过,佛教经典当中,能够被称为是“经”的经典,佛教徒认为一定都是佛说。
但是,“佛说”也不一定是佛亲口所说,有的时候是菩萨说,是佛的弟子们说。当菩萨们、弟子们说了之后,佛陀对菩萨们、弟子们说的法义印可了,那佛陀印可的“菩萨说”和“弟子说”就等同于佛说。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因为这部《心经》经文的主体内容不是佛陀亲口所说,是一位大菩萨——“观自在菩萨”所说,只不过在观自在菩萨说完之后,佛陀印可了,因此《心经》所传达的法义,我们认为等同于佛说。
因此这部经典属于“经”。
贰
《心经》的版本
《心经》节本——玄奘译本
在汉传佛教,《心经》流传最广的是玄奘法师的译本。玄奘法师《心经》的译本,开头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一部完整的佛经,它的开头应该是“如是我闻”,这是佛陀的教诲。而《心经》的玄奘译本,一开始就是“观自在菩萨”,显然玄奘的译本是节本、节录,佛教也叫做略本,不是全本。
下边依据现存的梵文本和几个对梵文《心经》的全本翻译,把玄奘译本前面没有译的那段内容做个简略的介绍。
《心经》全本之序分与正宗分
序分:
《心经》的全本依然是“如是我闻”开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宋-施护译本)
《心经》法会的地点,是王舍城的鹫峰山。鹫峰山,也有人译作灵鹫峰,是佛陀讲授二时教法,讲授般若法门的重要地点。这一天,佛陀在王舍城的鹫峰山。
与大苾刍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唐-法成译本)
这一天来出席法会的,有很多大比丘,这都是佛陀的弟子,还有很多大菩萨。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宋-施护译本)
尔时:就在这个时候。
三摩地:定,入定。
在这个法会上,首先佛陀入定了,入了“甚深光明宣说正法定”,这是第一点;今天来参加法会的,有一位菩萨名叫“观自在菩萨”,这是第二点。
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宋-施护译本)
这位菩萨已经能够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然能够观见五蕴自性是空。
到这里,《心经》全本的序分结束了。
所谓“序分”,就是一部经的序言,也就是介绍这部经的时间、地点、人物。
正宗分:
“正宗分”是这部经的核心内容。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宋-施护译本)
这个时候,佛陀的一位大弟子叫舍利子,他秉承着佛陀的这种威神的加持,到了这位观自在菩萨的面前,要给观自在菩萨提一个问题。
舍利子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宋-施护译本)
舍利子问观自在菩萨的问题是:一个对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想去修学的人,他应该怎么样地学习呢?
作是语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答具寿舍利子言:(唐-法成译本)
观自在菩萨要回答舍利子的问题。
“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宋-施护译本)
一个真正想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人,他应该观五蕴的自性都是空。
讲到这儿,我们就可以顺利地接入玄奘法师的《心经》译本了。
小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属于佛陀二时教法,是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核心要义、要点,因此这部经非常重要。
在汉传佛教,流传最广的玄奘法师的译本是节本,全本的《心经》依然是从“如是我闻”开始,介绍了这部经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舍利子对观世音菩萨的提问,玄奘法师的节本《心经》从这里开始。
内容来源:
于晓非教授《心经导读》第讲。
于晓非老师倾30余年学术耕耘,用缜密的思维搭建通往佛家浩瀚体系的精妙路径,逐字逐句研读佛学经典《金刚经》,过渡至一脉相承的《心经》,进而到《维摩诘经》,层层递进对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及修证体系做出完整解读。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