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述无量寿经缘起

2022/7/26 来源:不详

「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   一、總述:說時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   淨土一宗,肇自普賢。震旦遠公續法源,中外廣流傳。遍令聖凡,現在證涅槃。《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此釋迦佛法中最初首倡也。(小乘見思惑盡便了生死,證真諦涅槃,故以了生死為證涅槃。大乘成佛,方為究竟涅槃。不可謂此涅槃,為佛之究竟涅槃也。)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華嚴一生成佛之末後一著。實十方三世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勝方便也。彼妄謂淨土法門,為權漸小乘者。皆毀謗《華嚴》,及謗佛、謗法、謗僧之極重罪人也!   溯此法之發起,實在於華嚴末會。善財遍參知識,至普賢菩薩所,蒙普賢威神加被,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乃為稱讚如來勝妙功德,勸進善財,及華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以華藏海眾,皆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已遍遊塵剎佛國。其彌陀誓願,極樂境緣,往生因果,一一悉知,故不須說。   然華嚴會上,絕無凡夫二乘,及權位菩薩。故雖大弘此法,而凡小莫由稟承。乃於方等會上,普為一切人天凡聖,說《無量壽經》,發明彌陀往昔因行果德,極樂境緣種種勝妙,行人修證品位因果。此經乃說《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說時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華嚴唯侷法身大士,此經遍攝九界聖凡。即以華嚴論,尚屬特別,況餘時乎!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法眾生,無一能了生死者。   二、分述:   甲、稱性極談,如來正說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義,則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讚,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也。   乙、三根普被,聖凡齊收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一代時教,浩若淵海。其究竟暢佛普度眾生之本懷者,唯淨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願念佛,即可帶業往生。上聖若肯迴向,速得圓成覺道。仗佛慈力,與唯仗自力,其難易固日劫相倍。   淨土一法,為一切諸法之所歸趣。以故華嚴證齊諸佛之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則文殊、普賢、馬鳴、龍樹、智者、慈恩、清涼、永明等,自行化他,同歸淨土者有由來矣。知此,則唯執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驚,憬然悟。以期現生即得出此娑婆,生彼極樂。與觀音勢至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常時親炙阿彌陀佛,以冀證無生忍,圓滿菩提而後已也。吾言不足信,請質之普賢菩薩,自可無疑矣!   丙、他力妙法,善護行人   多劫不能成佛,由修自力法門故。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   末世之人,不依此修,則雖是修行,亦可憐也!以不知仗佛力,而偏欲仗自力,則恐永無出生死之日矣!   倘不於此法認真修持,而於如來所說一切諸法中,隨修一法,或兼修各法,欲了生死,勿道即生不能了,或經百千萬生及百千萬劫,尚不能了者,多多也。何以故?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專仗佛力。自己但具真信切願,持佛聖號。則於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其餘一切法門,必須修到業盡情空之時,方可了脫生死。否則,任汝功夫深,功德大,煩惱若有一絲一毫未盡,則仍然不能出離六道輪迴之外。以自力了生死,比仗佛力了生死,其難易奚啻天淵懸殊也!   丁、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淨土之為教也,肇始於彌陀導師,演暢於釋迦世尊。十方諸佛,出廣長舌以讚揚。兩土聖賢,發金剛心而流布。總而論之,一代時教,百千法門,無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而證實相般若。既證實相般若,則心淨土淨,情空境空。如一月普印於千江,若萬籟咸鳴於一風。光明壽命,橫遍豎窮。直與彌陀世尊,同一廣大悠久。如是則何經非淨土之經?何行非淨土之行?約而言之,唯淨土三經,專明其致。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   如來於一代通途教理以外,所立之特別法門。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治。故無論業之輕重,惑之厚薄。但能信願念佛,無一不獲往生。如摩尼珠,隨意雨寶。故但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待至業盡情空,心佛雙亡時。則一切法門,河沙妙義,無不融會貫通於自心矣。淨土法門,其妙如是。其有欲上薦先亡,下濟群品。令一切人,不廢本分職業,各得現生出離生死輪迴者,可不汲汲從事於此法門乎哉!   戊、大聖垂慈,特留此經   佛在摩竭提國,靈鷲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願。又復久經長劫,依願修行。迨至福慧圓滿,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莊嚴,妙莫能名。十方諸佛咸讚歎。十方菩薩,與迴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業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攝受。是為《無量壽經》。   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若如來不開此法,則末法芸芸眾生,誰能出離苦海乎?是知釋迦彌陀,乘大願輪,興慈運悲,度脫眾生。一則示居穢土,以穢以苦,折伏而發遣。一則示居淨土,以淨以樂,攝受而鈞陶。   俾讀者各各執持名號,咸歸一心。迥出塵世,倏登極樂。以法藏之願輪,攝取眾生。仗淨土之境緣,直趨佛果。   三、結語   以上內容是摘錄散布在印祖《文鈔》中不同地方,與《無量壽經》有關的若干段落,按照念老《大經解》「教起因緣」的五個小標題順序排列,取題名「印光大師述《無量壽經》緣起」。這份報告,其實是會集,並非《文鈔》中有一成文為「述《無量壽經》緣起」。全文都是印祖的原話,實無一字弟子臆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