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应该如何
2025/7/16 来源:不详《金刚经》里说: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讲了《金刚经》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所以,佛陀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于是,须菩提就问佛陀:“世尊,要用什么名字来给此经命名?我等应当如何奉持?”
佛回答说:“给此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你等应当奉持。”
人人天生就有般若,人人皆有佛性,所以“奉持”《金刚经》,就是奉持自性般若。
一切众生,都是以此自性般若而成就佛果,所以人人皆可成佛,这里虽说是要“奉持”《金刚经》,实则告诫大家不离自性般若。
不能寄希望于《金刚经》上,以为读诵奉持就能成佛,就是被《金刚经》转了,着相了。
所以佛陀接着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这就是为了不让人落入法执,让人不要着了《金刚经》的相,不要着了自性般若的相。
因为佛一说受持读诵《金刚经》能有功德,于是大家一味的去读诵,但一边读,心中一边想入非非,求佛之心不死,为修而修,终将落入法执。
因为求佛之心,本就是为己的私欲,是为了自己能成佛,这就是着了佛的相,凭空生出了妄念。
比如,有的人打坐时,总是追求于开悟见性,你越是追求,离见性越远。
因为你本来就是佛,又何须追求?且是谁在追求?是你自己,所以一旦有追求的心,就是有我,有我必有私,有私必有妄念。
所以追求成佛的背后是我执,此执着心不灭,何谈见性成佛?
故大德说:“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
这就是陀佛为什么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千万不要着了佛道的相、不要着了般若波罗蜜的相,认为有佛可修,有般若可证,有菩提可得。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