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苦难的人生秘密,原来就在短短260字

2025/7/2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那里啊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世间所有的人,人人都想摆脱这些人生的苦难,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

我们来谈谈《心经》,这部大乘佛教的第一经典和核心之作,告诉了我们超脱世俗之苦的根本途径,带你领略《佛说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中的大智慧。

佛教并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诞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也是佛陀释迦牟尼的诞生之地。

所以这部大乘佛教的经典,《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之中就有许多无法从梵文翻译过来的东西,选择保留了它们的读音。

摩诃意味着大千世界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规律和特质,简单的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中的“命”,而我们又无法阻止命运轮盘的转动。

我们身处于苦难之中,却无法解脱。正如人生的也是一个局,自己作为经历苦难的局中人,依然是“当局者迷”。

但是佛陀和我们不同,他已然历经万般苦难,变成了人生迷局的旁观者,佛陀看得到自己内心的智慧,找到了从苦难之中解脱的方法。

首句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萨能够从人生的迷局中走出来,抹去心中的一切杂念和欲望,获得智慧,而这种大智慧告诉了我们生命和世界的真相,那就是五蕴皆空。

为什么佛陀能够获得人生的智慧,但是众生却不能,这其实也是因为佛陀达到了一种境界,明心见性。意味着摒弃世俗的一切意识,大彻大悟之后,显现人的本性。

而五蕴皆空,则是色、受、行、想、识,皆为空。若皆为空,又从何来的苦。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是空,受是空,行是空,想是空,识是空,万物皆空,苦难从何而来。

而五蕴皆空却又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如果必须要找一种感觉来形容,就像是要去体验盲人的世界,盲人的世界不是一片漆黑,而是一片空洞。

而五蕴皆空的空,并非空洞,它是把一点切割成无数的空。

佛教哲学的根源,就是在探讨空。在我看来,其实佛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告诉了你如何度过人生的苦难,却仿佛又像是什么都没有说,因为我们不能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也不能执着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这又是为什么呢?下次我们接着说。

图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0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