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一共有7个女儿,其中有3个被册封皇

2025/3/24 来源:不详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北周八柱国之一,他一共七个女儿,其中有三个被册封皇后,两位外孙是皇帝。人称史上最牛岳父。

独孤信出生于北魏(公元年),鲜卑族人,祖辈在当地部落(今内蒙古武川县)小有名气,家境优渥。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从小就善长骑射,长大后更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

相传有一次外出打猎,帽子被风吹歪了,因顾不得整理,骑在马上风弛电掣。这一幕恰巧被城门上驻守的士兵看见了。

过了几天,热闹的城门外,满大街都是歪戴帽子的年轻人。原来是那位士兵见了独狐信的风采忍不住描述给城内的老百姓听,人们都纷纷效仿,歪戴着帽子在大街上转悠。

这就是“侧帽风流”的历史典故。后来用侧帽风流来形容人长得帅,风流倜傥。

永熙三年(年),孝武帝西迁,独孤信为助发小宇文泰,而对北魏孝武帝假意逢迎,将其引至关中,从而在西魏宇文泰手下得到重用。

《周书》里有三个字形容独孤信,“美容仪”。可见其容貌俊美,仪表堂堂的样子绝非子虚乌有。那么他女儿的相貌当然也是出类拔萃了。再加上出身在这样的官宦之家,肯定得嫁个如意郎君,说来这独孤信也是独具慧眼。

独孤信有7个女儿,其中3个后来都被敬为皇后。可惜这独孤信年纪轻轻死于非命,没能等到享受女儿们给他带来的福分。

大女儿独孤般若嫁给了宇文毓,当时是北周太子妃,后因难产去世,宇文毓称帝后,追封其为明敬皇后,是宇文毓一生唯一的皇后,可见她很受北周皇帝的宠爱。若不是单纯因为美貌,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吧。

四女儿独孤曼陀嫁给了李昺,即后来李渊的父亲,他虽没有什么建树,但是继承了他爹李虎唐国公的爵位。李昺之前有好几个儿子,因为他独宠独孤氏,于是小儿子李渊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唐国公爵。李渊建立唐朝以后追封其母独孤曼陀为元贞皇后。

最牛的要数小女儿独孤伽罗了,她嫁给杨坚后,日子虽说过得有些艰难,但是两个人相互扶持,也算恩爱。要不怎么说人家独孤信有眼光呢,比刘邦的老丈人更胜一筹。

后来,杨坚建立了隋朝。独孤伽罗比她的两个姐姐更幸福,在有生之年就做了皇后。而且与杨坚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例。两个人恩爱无比,被后世尊为二圣。

话说杨坚每逢上朝都与伽罗携手并肩同乘一辆马车,杨坚上朝,伽罗就在殿外守候。传说杨坚每每不能决断,便命人于殿外请示皇后意见。

朝毕,二人又乘同一辆车回宫。两个人携手阅尽人间冷暖,共揽天际星河璀璨。

虽说相爱时卿卿我我,但据《隋书》记载,独孤伽罗曾被冠以“悍妒”的头衔。

有一次,独孤伽罗病了下不了床。隋文帝杨坚无比烦闷,便一个人在后花园行走。只见花丛婆娑处影影绰绰似有一妙龄女子,正在向自己顾盼嫣然,就不自觉地走了过去。

身为皇帝哪有不好色的呢,只不过架不住伽罗的管束罢了。这个女子就是罪臣尉迟迥之女,因见其颇有几分姿色,便把持不住,临幸了。

这事被独狐伽罗知道后,暴怒,在杨坚不知晓的情况下,令人将其仗毙。杨坚一气之下竟离家出走。后经大臣杨素等人从中调解,二人才和好如初。

杨坚有5个儿子,5个女儿,都是独孤伽罗所生。

其中大女儿杨丽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她嫁给宇文赟的时候还是太子妃,后来宇文邕(宇文毓是其同父异母哥哥)死后,宇文赟做了皇帝。皇后杨丽华即独孤信的外孙女。这独孤家族的基因不得不说真是太优秀了。

公元年,14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17岁的杨坚,两个人结婚的时候恰逢政局动荡,独孤信与杨坚的父亲先后自尽。两个人的日子过得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生怕被人陷害。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坚运筹帷幄,发奋图强,蛰伏八年没有得到升迁。两个人不折不挠,最后在妻子的鼓励下一步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等到宇文赟死后,杨坚在众臣的力荐下逼北周皇帝,自己所谓的外孙宇文阐禅让给自己,当然也得到了皇后的支持。杨坚改国号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长期混乱割据的局面,一统天下。

独孤伽罗去世后,谥号文献皇后。从此杨坚的精神支柱彻底垮塌,再也无心朝政,没有了伽罗的管束,他便开始放纵自己,寻花问柳,怎奈自己上了年纪,身体承受不了,两年后便追随皇后而去。

独孤家族一门三后的佳话在历史上空前绝后,而且杨丽华,即独孤信的外孙女也贵为皇后。更有甚者他的两个外孙李渊,杨广都先后称帝。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对独孤家族的强大基因感到啧啧称奇呢。

由此我们知道,李渊灭了隋朝,夺了他的姨表弟杨广的帝位,建立唐朝。杨坚夺了北周皇帝他所谓的外孙的天下,建立隋朝。

独孤家族与北周皇帝宇文家族的关系网也是错综复杂的。

如果想详细了解其中的盘根错节还需查阅历史资料,您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有名的轶闻趣事,欢迎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9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