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笔临王羲之心经
2025/2/18 来源:不详《心经》,鸠摩罗什译,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心经》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直明“第一义谛”,集中展现了般若学的精髓,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自该部经文。
晋王羲之《心经》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有“书圣”之称。(所书为唐玄奘译本,为集字《圣教序》中的内容,编者注)
《心经》有数本: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经》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经秘键,即此本之解释也,但其题号为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华严之贤首释之,谓为心经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经幽赞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唐法月重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宋施护译之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心(梵hrdaya),指思想就是大脑。思想是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经历一个包括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判断等细节得出一个成型结论的复杂过程,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意识,人的一切喜怒乐都是来自自己的感受。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般若,智慧也。波罗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经,径也。言此经乃定心之径路也。此经以单法为名。实相为体。观照为宗。度苦为用。大乘为教相。此五者。经中所说之旨也。单法者。即般若波罗蜜多也。实相者。即诸法空相也。观照者。即照见五蕴皆空妄也。度苦者。即度一切业报苦厄也。大乘者。即菩萨所行甚深般若也。
六祖慧能对清净心的概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