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看展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
2024/10/16 来源:不详雅昌君强势推出新栏目“VR看展”,利用了最前沿的VR技术对热门展览进行采集,从当代艺术到传统书画,从布达拉宫到石渠宝笈,让爱看展的你再也不用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从此,你与热门展览之间只有一部智能手机的距离。
在中外艺术史上,一个画派的取名,大致依照两个原则:或按画家活动的地区,或按艺术表现的特点。
前者,如中国古代的吴门派、娄东派、新安派等,近代的海派,现代的江苏派、长安派等等;外国的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巴黎画派等等。
后者,如中国的“没骨派”、米家山水;外国的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派、表现派等等。
除此以外,有的还以画家群体的某种特点得名,如中国的文人画派、外国的巡回展览会派等。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南派”、“北派”之分则比较特殊,它既与佛教的禅宗分派有关,亦与中国南北地质环境、气候特征的差异有关。很明显,“岭南画派”之称,是按第一种原则——地区性命名的。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高剑父《我的现代国画观》手稿
陈树人花果册斗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年代不详
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冲破顽固守旧势力的禁锢,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给岭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机,并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饮马渡关图轴》高剑父
纸本×95.6厘米年广东省博物馆藏
《梨花双鸠图》高奇峰
纸本×47厘米年广东省博物馆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广东,是中国社会变革、文化变革、艺术变革最为敏感的地区,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率先高扬“政治革命”和“美术革命”的旗帜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迅速改变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格局,引领中国美术进入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的新时代。广东画坛另有一些画家对中国画的危机亦有所认识,他们感受到了外来文化艺术的强烈冲击,对“新派”画家的一些作品借鉴日本的折衷做法感到不满,希望通过传统的正道来改变“肤浅庸俗”的绘画作风。从年“癸亥合作画社”成立到年改组为“国画研究会”,坚守传统的“国画研究会”成为这一时期广东地区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绘画社团。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期间,“岭南画派”画家和“国画研究会”画家就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借鉴与模仿、中国画、西洋画与日本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些论争超越了地域的局限,体现了本土文化艺术对外来冲击的回应与觉醒,成为中国画变革发展中“新”“旧”激烈碰撞的重大学术事件。通过论争,中国画家重新反思、发现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之长,通过与传统中国、现代世界的双重对话,重新建立起了文化的自信。一批优秀中国画家和作品涌现,为20世纪后期新中国画的建设开辟路向、奠定基础。
《水墨云山扇面》赵浩公
扇面18.8×51.5厘米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山水1》黄般若
纸本墨笔27.4×68.3厘米年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年3月7日上午,“曙色——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开幕。本次展览筹备6年之久,主办方组织了“岭南画派在上海”和“国画复活运动与广东中国画”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4册论文专著。本次展览整合了“岭南画派在上海”、“国画复活运动与广东中国画”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大量文献史料与作品,通过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岭南画派纪念馆两个场馆的展示,立体地将二十世纪前期广东中国画变革之路呈现出来。
今天主办方开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变革的课题研究,不只是从新的角度审视百年中国画艺术的历史,不只是对当年的广东中国画论争再予逼近真实的历史评价,亦有着认识和调整当下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重读这些历史文献与史料,留给我们更多感动的是他们为文化理想奋斗而带来的犹有余温的情怀,同时也是对当下艺术研究与艺术批评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