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名释义概要
2024/5/30 来源:不详唐三藏法师玄奘
般若,是古印度梵语译音,现时在印度国度已经消失了,但在缅甸佛教的僧人仍保留梵音诵经。
译为中文可理解为智慧,义虽可翻,但难恰当。般若是无漏的究竟智慧,是一刹那间照见一切、明了一切,能了达宇宙本体真如——没有时空概念、恒常的实相本体,也可以说智慧本体。而不是人世间的智慧,用时空画像概念思维、变化无常有漏的分别智慧,有时空障碍,也有人性的七情六欲的因子,如谋略性智慧,《道德经》中所说“绝圣弃智”。
太虚法师(年-年)对般若的定义:般若者,乃依佛所说教法,解理修行,遣除一切颠倒、迷廖、虚妄的分别,亲证诸法实相真如的无分别智慧也。
为区分我们所认知世间“智慧”的概念,故用梵语译音“般若”,来表达证道实相的究竟智慧,能通达一切法而无有障碍,乃真智慧。《大智度论》上有一首偈:“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这偈说明了佛为众生说经说法,建立许多与诸众生相应名相术语。
船筏波罗蜜多,也是梵语译音,“波罗”译为彼岸,“蜜多”译为到。“波罗蜜多”即彼岸到。依中文语法通常译为到彼岸。以河的彼此对岸来比喻,世间为此岸,出世间为彼岸;无常为此岸,恒常为彼岸;生死轮回为此岸,究竟涅槃为彼岸;迷惑为此岸,智慧为彼岸;虚妄为此岸,实相为彼岸。
我们众生世间的此岸是生老病死、变化无常、无明、虚妄,通过般若智慧修行这艘“船”,载到达彼岸的实相本体,是恒常、光明、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众生要渡此岸,必须修习般若,意即渡义,则以戒、定、慧作为资粮。戒,是除掉树干的杂枝杂叶;定,是把清除的干净的树干固定一起成船筏;慧,是划船筏渡彼岸的功力。到达彼岸应舍弃世间一切法,《金刚经》中有说“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为何波罗蜜多保留梵语译音,不直译“到彼岸”,目的不让我们执著“到彼岸”名相。我们的经验,对彼岸的理解,脑海马上浮现境象名相。《金刚经》中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的内容,是《大般若经》共六百卷的要义,《心经》虽然字少,可其义理涵盖了《大般若经》全部的奥义,因此用“心”字来比喻《大般若经》的心脏要法。
再说说,何谓实相本体,即道家说的道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永恒常在。《道德经》中二十五章道法自然中道的定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下期将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探讨释义,本人慧根浅薄,若有错漏,欢迎大家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