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家为何如此重

2023/9/17 来源:不详

《金刚经》又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什么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者,喻也,以喻实相般若诸法中尊,其本体坚不可摧,所以外物无法破坏它,这是喻指佛性不被外物所破,不着外物。

而金刚在起用时,又能破一切,这是喻指佛性能破一切虚妄之相,故曰:“体是至宝相不坏,用能破物性常然。”

将其比喻为至宝,是因为任何一切都不能将其破坏,同时它又能破一切,这就是金刚,也就是实相般若,即佛性。

关于「般若波罗蜜」,其实在《心经》和《六祖坛经》里都有详细讲过了。

“般若”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智慧”,“波罗蜜”就是“到彼岸”。

前面讲的实相,就是「般若波罗蜜」本体,而实相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的,也就是不偏于空,不偏于有。

同时又是“即一切相,离一切相”,所以实相是不离‘空’和‘有’的,故「般若」分为:

观照般若,对应‘空’;

文字般若,对应‘有’;

实相般若,即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的本体。

就好像镜子,镜面是空的,这就是“观照般若”,因为镜面可以观照一切万物。

而照出来的相就是“文字般若”。镜子的本体就是实相般若。

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心中无所住,就是空,故能观照一切,这就是心的感而遂通之妙。

我们的本心自性在遇事时,必然会随感而应,发出一个念头,这就是《金刚经》里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楞严经》里说:“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这就类似于镜子照物,本心自性随感而应的念头,就是镜子照物时呈现的相。

所以,性的无所住就是“观照般若”,故曰:“如理而照,照不异寂,即名观照般若。”

“如理而照”的‘理’就是指事,所以《华严经》云“理事无碍”。所以心遇事时,发出的念头,这个念头是符合天理的正念,故曰“如理而照”。

“照不异寂”就是告诉我们,虽然能照一切相,但背后必须是空寂的,也就是无所住的,只有真空才能生妙有,没有空寂是无法照的。

所以照离不开寂,这就是“照不异寂”,就好比镜子如果不是空的,镜面里面如果有东西,也是无法照出事物的真实样子。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2%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