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小楷造诣深厚,笔法稳健,被称为清初

2023/7/16 来源:不详

傅山传世之楷书远少于行草。此《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书于顺治庚寅年。结字、用笔,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视之为成功实践了毋巧得拙、毋媚得丑、毋轻滑得支离、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此件墨迹有多位藏家的鉴赏印记,其中叶恭绰与张珩的鉴记更显示出此件作品的分量。

傅山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和伟大的爱国者,而且也是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他的书法从晋唐入手,上溯篆籀,博采诸家之长熔于一炉,真草录篆行各体无所不精。傅山生于明历三十五年,卒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享年77岁。傅山一生有很高的成就。擅长书法、绘画、医学。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医学家、思想家,可谓集大成于一身。傅山是山西太原人,在当地和全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明末清初的傅山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说起傅山的书法,人们常常会想到他论书的四宁四毋:“书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美学观点,想到他那恣肆飞动的狂草。

其实,傅山不但善草书,同时也善楷书,并且对楷书有许多真知灼见,都能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傅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也,全得自阿堵。”这里的“阿堵”是晋朝时的俗语,即“这个”的意思。这句话说钟繇、王羲之楷书之所以写得好,是得自“知篆隶之变”,使用篆隶之法来写楷书。

他还说:“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矣。”他反复强调楷书必须从篆隶中来,写楷书须先悟篆隶的笔法笔意,不然就是“俗格”、“奴态”,而不足观。楷书是从篆、隶书演化而来的,写楷书要了解楷书字的来龙去脉,增加楷书中篆隶的笔意,就可以具有厚重古朴的气息,避免柔弱飘忽的弊端。

傅山在书法上的成就,最为出色的就是小楷和草书了。傅山的小楷笔画圆劲丰润,极富遒丽之美;而且结体稳健。傅山的楷书书法一方面是研习前人的书法艺术而得到的灵感,另一方面,又依托于傅山很高的书法天分,所以他的书法艺术在当时,甚至在当今,都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和研究价值。

傅山的小楷圆劲精巧和劲健的特点就非常的突出。傅山自幼喜欢书法,通过临摹研习颜真卿、王羲之等书法家的名作来提高自己在书法上的技巧。除此之外,傅山学以致用,融合各书法家之长于一身,创作了自己的书法艺术。字形飘逸秀美,受后人的钟爱和效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