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里的乌巢禅师你知道是谁吗涨知识

2023/7/13 来源:不详

白癜风可以献血吗 http://m.39.net/pf/a_5459791.html

乌巢禅师出现在《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话说唐僧收了猪八戒,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了浮屠山,遇到了乌巢禅师,唐僧得乌巢禅师传授了《多心经》,且应唐僧之求点了西行偈语,引孙悟空怒,孙悟空欲与理论,虽神通广大,却奈何不得他,任他高飞潇洒而去。

乌巢禅师这个人很神秘,后面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但是无须猜疑的便是:此人是一等一的高手。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会是有人说的如来佛的大弟子么?且听拍岸。

一,浮屠山,浮屠观音,巧合?

浮屠,一作“浮图”,佛教语,是梵语Buddha的音译,指佛陀,佛;二指佛教;三指和尚;四指佛塔;五指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六指博戏中掷骰子所成的一种贵彩;七指浮屠镇,湖北省阳新县一地名。

按书意,浮屠山该是指佛山,指有佛居住的山,此佛修为不浅,山也可能是以修行之人的称呼而命名。

中国佛教徒多将浮屠视为佛塔,因观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称浮屠观音。明代版画集《慈容五十三观》和《观音三十二相》中均有浮屠观音。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花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

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即毗沙门天)手中持的宝物就是浮屠宝塔。《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记载,观音菩萨示现毗沙门天降魔相,手持浮屠宝塔,意保护修持者,护持、接引十方诸佛,可使一切魔障望风远避、使一切恶煞闻其声音,悉皆远离。

杨慎生于明朝,精通道家、佛家、儒家,对佛门经典烂熟于心,对浮屠观音是再熟不过,难道是随意或巧合?嘻,肯定不是,暗合哉,观音菩萨本身就是佛,修为极高,乃五方五老之一,可称浮屠。且往下看。

二《多心经》。

《多心经》又称《心经》,共-字,乃《般若经》九部之一,是《般若经》的心髓。

《多心经》曾有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多心经》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所以《西游记》中言“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

此处当然是指玄奘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说什么?具体意义不多说,可用第一句简单概括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部经第一句有意思,直接点明了是“观自在菩萨”在弘法传教,所以又有人称这部经为《观音心经》,这乌巢禅师也是太牛了,直接传了这经,其他经就没传,为什么?其他经都没有用么?答案是肯定的,其他的经都是噱头,空头支票,唬人的,这经是谁的?是正主的,只有这经才能保他师徒,只有观音菩萨才是他们师徒一路的保护神,跟对人很重要。唐僧是明白人,又拜又求,耳闻一遍就记下来了。

三,旧识,故人也。

唐僧一见乌巢禅师就拜,太识相了,这个乌巢禅师很搞笑,直接喝破唐僧的身份,称“圣僧”,遇猪八戒时,假吃惊才说“你是福陵山猪刚鬣,怎么有此大缘,得与圣僧同行?”猪八戒立即拍马屁道“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愿随他做个徒弟”,乌巢禅师听了很舒服,连说三个“好”,轮到孙悟空时,却又装傻说不识,孙悟空笑了,此时也未说破,到后面偈语点“老石猴”时,方让乌巢禅师露馅,孙悟空也看不下去,太会演了,举棒招呼。

很明显,乌巢禅师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都是早认识的。其一,唐僧从出生到浮屠山,遇到的佛教高人有限,大家一猜就知道,只有观音菩萨,且三番五次点拨,自然他也一眼认出对方,心领神会。其二,猪八戒在天上当天蓬元帅时就见过观音菩萨,后面又受了观音菩萨的招安,熟人,乌巢禅师落草浮屠山时,两人就见过,猪八戒是明白人,也不多说。其三,孙悟空名气冲天,乌巢禅师竟装不认识,孙悟空心中有气,且先看你玩的什么把戏,到后面对方骂他时,孙悟空性子上来看不下去了,心想你既然这么会装,老子也装,大棒斥候陪你演,让你装。

四,偈语。

乌巢禅师传了《多心经》要走,唐僧挺有意思,又扯住他奉告,问西去路端。唐僧在西去路上很少这样不知礼节,强行拉扯,这个连蝼蚁都不敢伤的和尚这时候却使起蛮劲来了,估计能拉住一头牛,为何?因为他不知前路深浅,心中害怕,定要问个明白,自然借对方变化时以假乱真,乌巢禅师会意,笑着告诉: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涯,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看过西游记全篇的朋友都知道,偈语描述的西去路线是真实可靠的,所有的关卡后来都有应验,这个乌巢禅师这么牛?太离奇了,佛界竟然还有这等不世出的高手么?大家回想一下,《西游记》中谁是传经的总执行人?是观音菩萨,他往大唐东土来的时候是半云半雾来的,把取经人的西去路线图画的清清楚楚,只有他是真实具体的路线知情人。唐僧心里很清楚,所以必须问清前路行程,不按路线走,一旦走错不但经取不到,很可能就有去无回,真归西了。

偈语中点了孙悟空也知道西去路,大家思考一下,孙悟空怎么会知道西去的具体路线?难道是当齐天大圣时遨游四方时知道的?当时云里来雾里去的,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怎么会刻意去记?孙悟空从知道要西去取经后到浮屠山前,也未去过灵山,他怎么就知道路线,大致方向或可知,具体陆上、水上路线怎会知道?其实这里点破了几点:

(一)孙悟空从地上去过灵山。什么时候?认真回想一下,噢,原来是这样,就是孙悟空去西牛贺洲拜师学艺的时候,从东胜神洲先到南赡部洲,再到西牛贺洲,走的基本上是相近或相同的路线。

(二)灵山与灵台方寸山的关系。

(三)如来与须菩提祖师的身份关联。

(四)孙悟空拜师学艺的事只有须菩提及同门师兄弟知道,现在乌巢禅师也知道,即观音菩萨知道,间接说明如来佛祖也是知道的,告诫孙悟空定心保护唐僧向西。

其中(二)(三)两点我们以后在相关章节再细说,这偈语一说出,乌巢禅师身份更加明了。

五,神通。

乌巢禅师神通广大,孙悟空根本不是对手,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猪八戒说他“他倒也有些道行”“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孙悟空拿金箍棒动手时,“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行者见莲花祥雾,近那巢边”,孙悟空知奈何对方不得,只得离去。

大家或许记得,莲花、祥雾、金光这样的景象只有在所谓正派的大仙大佛出现时才有的,观音菩萨出现一般不是莲花万朵就是祥雾千层了,更白了。在观音菩萨面前,孙悟空法力是无法施展的,毕竟一个是佛祖级,一个是太乙散仙,有差距。

六,名称谐音。

“乌巢”称呼两个字自古很少出现,用来形容佛界高僧更是稀奇,杨慎又在玩什么把戏?但是当你理解了乌巢禅师乃观世音菩萨化身之后,你会发觉原来“乌巢”与他们暗指的历史原身的称呼是这么的吻合。历史上的武则天又称“武曌”,其中“曌”字还是武则天自己创造的字,意为日月当空。我们仔细一读,“乌巢”与“武曌”,罢了,古文人的拿手好戏,直接用“武曌禅师”就好笑了,了无禅机也。

七,落草。

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对浮屠山的描写,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会发现,文中对正面仙、佛、道居住的山的景色描绘用的都是褒义词语、配古代寓意的灵兽仙禽,然在对浮屠山的描写中却半褒半贬,夹杂了“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滔滔绿水”这些或中性或贬义的词语。

乌巢禅师住的是“一柴草窝”,“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猴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见唐僧师徒过来,乌巢禅师方从巢中跳下来。

这是否暗示乌巢禅师是凤落草窝,类似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之意,这个浮屠山似乎并不是真正的好去处。

在《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三年(公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遗诏,命武才人出家于感业寺。至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年)三月奉诏回宫。可见,武则天在感业寺度过二载晨钟暮鼓、青灯为伴、远离尘世、面壁修佛的比丘尼生活。

观音菩萨前年劝了猪八戒皈依后,便落草了,到此时差不多正是两年了,得见唐僧,该交待的交待后,该回宫了,此后不见。

八,巢上之人。

巢上之人

西游记中有一个人的头是用巢形容的,就是超级高人如来佛祖,见“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的描写:“······如来情知如此,急闪金光,把那鹊巢贯顶之头,迎风一幌,变做鲜红的一块血肉。······”,可见如来佛祖的头是“鹊巢贯顶之头”,浮屠山山上有靓石、参木、幽洞···,都是好地方,不会比乌巢差呀,乌巢禅师为啥就坐个乌巢上?这乌巢那么高,淋雨受风的,难道就是为了看风景?明明是佛教之人,偏要坐佛祖头上?这么凑巧么?当然大家都可以认为乌巢与鹊巢形状根本不一样,只是我们吃饱了瞎掰,硬要见个字就把它们扯在一起,瞎掰就瞎掰,其实这里已经暗示观世音菩萨自行一套,侵占皇权,作威作福,开始了颠覆统治者(唐朝皇位)的行为,如来佛祖此时代表的便是统治者。

九,小结。

依上所述,《西游记》中浮屠山上的乌巢禅师乃观音菩萨的化身也。

(文:北斗真人。作者原创授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