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娄迦谶来无影去无踪的一代高僧,大

2023/5/2 来源:不详

在早期的来华高僧中,有不少人“来无影、去无踪”。支娄迦谶便是其中的一位。

支娄迦谶,又叫做支谶,是东汉桓帝末年从月氏来到洛阳的译师。为啥说他来无影呢?因为我们现在无法确定支娄迦谶来自哪个月氏。

在历史上,有两个月氏国。一个是盘踞在如今中亚地区,有欧亚四大强国之称的大月氏贵霜帝国。这个国家与我们渊源颇深,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为了与他们交好,共同进攻匈奴。东汉时期,贵霜帝国实力变强,他们想把手伸到西域地区,没想到碰到了班超这个猛人。一场鏖战,只有一千人的东汉军队大败贵霜帝国七万大军,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神话。

此外,在我国甘肃及青海一带,当时还有个小月氏。汉文帝时期,匈奴发动了对月氏的战争,为了躲避战祸,一部分月氏人西迁,他们就是后来的大月氏。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远走他乡,进入南山,与羌人杂居,他们就是小月氏。这个部落的高光时刻是在五胡乱中原时期,沮渠蒙逊自立为北凉主。后来,被北魏所灭。

支娄迦谶到底是大月氏的僧人还是小月氏的和尚,至今很难考证。我们只知道,他来中国的时间要比安世高晚二十年,在公元年左右来到了洛阳,成为了洛阳僧团的第二代领袖。

支娄迦谶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翻译经书。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记载,支娄迦谶到底翻译了多少经书,很难确定。晋代道安著述经录时,见到的写本,年代可考的是有三种——《般若道行经》、《般若三昧经》、《首楞严经》。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般若道行经》。

为啥说这本经书最重要?原因是《般若道行经》的译出,标志着大乘佛教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这里又接触到了一个名词“大乘佛教”。既然有“大乘佛教”,自然就有“小乘佛教”,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当时唐僧在唐太宗举办的水陆大会上说法的时候被观音菩萨故意冷笑打断,然后就对他说道:

“你这小乘佛教,度不得亡者超生,只可混俗和光而已。我有大成佛经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生,能作无来无去。”

这句话其实说明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小乘佛教只能度己,大乘佛教不仅能度己还能度人。

支娄迦谶通过《道行般若经》,向中国人第一次介绍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诸法性空。

“性空”这个词太符合当时士大夫的喜好了。东汉末年,经学式微。而至曹魏,玄学始盛,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魏晋玄学思潮。“性空”所蕴含的意味与玄学中的“贵无”理论一拍即合。故而,大乘佛教一经在中土出现,便受到了士大夫的追捧。

这就是支娄迦谶最大的贡献,是他让佛教正式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完成了安世高未竟的事业。

可惜的是,支娄迦谶来华的时间点不太好。史料记载,支娄迦谶于公元年“失联”。考虑到以道教为旗号,席卷全国的黄巾大起义是在公元年爆发。个人猜测,这位大师可能死于战乱。

当然,这是一家之言,若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海涵。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