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格言智慧修学佛法乃智慧之学

2022/7/26 来源:不详

五、智慧修学

1

//佛法乃智慧之学

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优婆塞戒经》卷二,二庄严品

求一切福德,皆应修学智慧方便。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

于诸寿命中,慧命为最胜。

《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二

佛告诸比丘:我以知见故,得诸漏尽,非不知见。

《杂阿含经》卷十,第经

若如实见,则到彼岸。

《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二,观天品

了知真实说名为智,......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

渡水须桥船,直箭须用火,匠由斤斧正,智以[1]慧自调。

注释:

[1]慧:抉择明辨是非邪正;智:如实知见的直觉型智慧。

《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信能渡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除苦,智慧得清净。

《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经

爱无过于已,财无过于谷,光明无过慧,萨罗无过见。

《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经

明眼无过慧,黑暗不过痴,病不越怨家,大怖无过死。

《佛说无常经》

若人信心无有智慧,是人则能增长无明。

若有智慧无有信心,是人则能增长邪见。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六,迦叶菩萨品

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经

处安不忘危,虑明福转厚,......

《法句经》卷下,道利品

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

《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多闻圣弟子以智慧利刀断截一切结、缚、使、烦恼、上烦恼、缠。

《杂阿含经》卷十一,第经

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食,......

南本《涅槃经》卷四,四相品

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

《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譬如火烧木,须臾作灰烬,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又如灯破暗,一念尽无余,诸业之暗冥,多劫所熏聚,[2]牟尼智灯照,刹那悉除灭。

注释:

[2]牟尼:静寂者,指佛。

《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

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

《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

《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3]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注释:

[3]智度:菩萨行六度中的第六般若度。方便,指前五度,为获得智慧的条件。

《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大乘信为子,般若以为母,禅胎大悲乳,诸佛如实子。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三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

《大般若经纲要》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推佛法要。

《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人之无闻,老如特牛,但长肌肥,无有智慧。生死无聊,往来艰难,......

《法句譬喻经》卷三

世尊告曰: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4]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

注释:

[4]三昧:禅定。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马血天子品

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

《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如是等菩萨利智慧故,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

《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譬如王来必有营从。若般若慧发,则一心具足万行。

(陈)智顗《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四

先开见地,后可言修证。

《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若依[4]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炼。

注释:

[4]宗门:禅宗。重关:参禅透过的“三关”之第二,一般解释为经“大死大活”的证悟。

彻悟禅师语录

不取天眼等五通造事外道,唯取入理凡夫耳。

(唐)法融禅师(《宗镜录》卷八十)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

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

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明)蕅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流俗知见,不可入道;

未会先会,不可语道;

自信已意,不可问道;

乐简畏繁,不可明道。

(明)蕅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佛教格言》(增订本,陈兵编著)以“人间佛教”的思想为宗旨,从四百多种佛教典籍中精选出三千余条格言警句,按照内容的内在逻辑和修学的次第,分21类编排。内容立足于大乘佛法,涵盖当今全球流行的各体系佛教,融大小乘、显密于一贯,以净土为归。本书旨在以警句的形式浓缩全部佛典之精华,以方便读者了解佛法的要义。

阅读更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1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