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般若,柏拉图说政治,我们经常听到的
2025/7/16 来源:不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的一生将近有五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中学习知识。
可知识是什么?
在大部分人看来,所谓知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知识,是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凭借知识过上更好的生活。
除了知识,大家应该还听说过一个跟它密切相关的词——智慧。
知识可以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那智慧又是什么?
关于智慧,人们同样难以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个名词。
只是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同的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智慧是一个名词,但我国的墨子却将其当成了一个形容词来使用。
《墨子尚贤》中记载,“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这里所说的智慧是聪明的意思,这显然不太符合我们对智慧一词的认知。
与墨子对智慧的解释相比,佛教对智慧的解释似乎更加的合理。
智慧在佛教中又称般若(re),意指超越世俗认识、把握真理的能力。
佛教推崇般若,认为世界上没有东西比它更重要。
只是,智慧真的存在吗?
在柏拉图眼里,智慧是存在的,它隐藏在“善”中,是一种可以让人管理国家的普遍能力。
柏拉图认为,求“善”之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智慧,也正是如此,柏拉图觉得,掌握智慧的人可以管理国家。
若是按照柏拉图的这个理解,所谓的智慧就是政治学,但这个解释显然不会被现在的我们所认可。
柏拉图关于智慧的认识难以被我们所接受,墨子对智慧的理解则难以表达其真意,而佛教对智慧的理解又显得抽象。
或许,人们对智慧的理解还需要靠时间去沉淀,不知道各位觉得智慧到底是什么?
资料来源:《西方哲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