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道行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宝积经

2024/12/20 来源:不详

在佛教史上,《道行般若经》,又称《小品般若》,因相对于《大品般若》篇幅短小而得名。全经共十卷三十品,属大乘佛教的典箱,经中反复发般若波罗蜜多,描绘了从佛至帝释的神通变化。此经是反映大乘佛教般若学的较早的一部经,主要宣扬大乘“自性空”思想。

全经主要记叙了佛所主持的一次大会上,须菩提向诸位天神龙说法的经过,并为修习大乘的众生阐发了应该如何学、如何做、如何思维,才能完成修习任务,最终得道成佛的全过程。

在大乘经典中,《法华经》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经中宣说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指出无论是什么人,只要讲说、诵读、书写、奉持此经,就会获得无量功德,所以,《法华经》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佛经,被称为“经中之王”。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经文宣说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被奉为“大乘之王”。

本经以大乘佛教的般若理论为基础,汇集了大乘思想的诸多教义,是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在经文中,释迦牟尼佛提出了声闻、缘觉、大乘“三乘合一”的教义,调和了大小乘佛教的教义。因为此经义理深远,语言文雅,所以也被为“经中之王”,在中国佛教史、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共八十卷,是大乘佛教经典中最长的一部。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对文殊落萨、普贤菩萨等菩萨宣讲法界的情况,是对佛教世界观最完整的介绍。

此经描绘了一个塞廓无碍、不可思议的佛国净土,并叙述了著萨修行的因果,显示了一个心性无量、时空行愿、缘起无尽的胜境,彰显了佛陀广大圆满的功德,因此有“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高贵”的说法。

此外,《华严经》以“法性本净”理论为中心,阐述了法界诸法等同一昧、无尽缘起等理论,并在实践上指明了修行的道路,即以“三界唯心”为依据,指出了成佛的十法阶次和心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依普贤愿十地修行,终能进入佛果境界的理论。

这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法门行相和修行的感果差别的教义,既发挥了大乘瑜伽思想,也对大乘佛教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经中之王”的美誉。虽然《法华经》也被称作“经中之王”,但《华严经)以其博大精深、圆通无碍的教义,被称为“经王中之王”,被认为是“诸经之母”。

由于《华严经》以普贤大愿为因、以毗卢遮那佛法身为果、以华藏世界为化境、以华严大法为法门,教义浩瀚,融汇了宇宙的种种性想,所以自从此经传入中国以来,就流传很广,特别在隋唐时期极为兴盛,出现了以《华严经》研究为宗旨的华严宗。公元7~8世纪,《华严经更流传到朝鲜、日本,朝鲜华严宗和日本华严宗据此立宗。

《宝积经》又称《大宝积经》,所谓“宝积”就是聚集无量法门的意思,因为此经是集录诸经编纂而成,故有此名。

《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全经计收四十九会,每一会相当一部经,都有各自独立的主题,在中国佛教中被称为五大部之一。

作为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宝积经》主要介绍了大乘行,即从加行位到通达位的善萨道的修行,并阐述了以菩提愿为正行、以空慧习中观为目的、以大悲心为功行的修行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