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有告诉我们,经中所说的波罗蜜多彼岸在

2024/12/2 来源:不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其字数简短易诵让大家耳熟能详。佛经引领我们去领会佛陀的思想境界,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学习佛经的人或许都会有一个目的:到达没有烦恼的波罗蜜多彼岸。

那么彼岸在哪呢?彼岸与此岸又有何区别之处呢?彼岸是否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东方琉璃世界呢?彼岸既非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东方琉璃世界,彼岸是涅槃究竟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既然是以般若与波罗蜜多为经文的题目,那么在心经中必然是会有对波罗蜜多彼岸的定义吧。从心经的题目分析可知,心经在经文中应当是先分析般若,再分析波罗蜜多,然后对般若波罗蜜多综合阐述。

那么心经的经文中:舍利子,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一段应当是对般若的分析。般者:平等。对应的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不异”者平等也;若者,不二。对应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即是”者不二也。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这段经文应当是对波罗蜜多的分析。

为什么说这两段经文所分析的是般若与波罗蜜多两个不同的层面呢?因为经文中用了两个“舍利子”来提醒我们。如果说这两段经文所要进行的是同一个层面的分析,那么就不应该会有第二处的“舍利子”。

明确了这段经文是对波罗蜜多彼岸的分析,我们就能从中找到心经对波罗蜜多彼岸的定义了。波罗蜜多彼岸相比于此岸的相互关系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经告诉我们,并不是此岸灭后,彼岸生起;并不是此岸垢浊,彼岸清净;并不是彼岸的功德增,此岸的功德减。因为烦恼即菩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以无所得故,此岸即彼岸。关键在于有没有般若的摄持,少了般若的摄持此岸还是此岸,有了般若的摄持,此岸即为彼岸。有了般若无上智慧的摄持,就能诸法空相,于诸众生见平等,于诸差别见不二。倘能以般若大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即能于此岸众生差别处见有平等不二的空相、空性。

因此呢,心经中的波罗蜜多彼岸在心行平等处。于心行平等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以诸法不二故,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