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是怎么写小楷的2
2023/10/2 来源:不详上次聊了几本古人小楷的名帖,这次继续聊聊小楷。
D王羲之《佛遗教经》
一直有着关于这本帖的争论,主要是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本帖不是王羲之所写,而是唐代的写经生所写。不论是此帖是否出于王羲之亲笔,这本字帖都是很好的字帖,它的字迹瑰丽天成,结字“不以目使,而以神运”,是非常有魅力的一本小楷字帖。现在能看到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金粉拓本,另一种是出版的无缺字放大本。这里建议看看无缺字放大本。在对书法并无了解的时候,古蓝就在众多法帖中,选了这一本学习。这其中当然有一个个人喜好的原因,但也是被这本帖所吸引。当时只觉得这本帖,把人带入了光影斑驳的山野林间,清新舒适得无以言表。
王羲之《佛遗教经》1王羲之《佛遗教经》2王羲之《佛遗教经》放大本1王羲之《佛遗教经》放大本2E唐代经生的“写经体”
佛教在唐代盛行,涌现出很多“写经生”。这些文人,多以抄写经文为生计。用现在的话说,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写经体。字体略扁,带有隶意,其章法和风格对后世小楷书法,颇有影响,属于唐代很少一部分没有受到“法度”限制的书体之一。其中的精品,推荐两种:一个是《转轮圣王经》,一个是国诠的《善见律》。《转轮圣王经》的墨迹,笔法还没有明显的受到唐楷的影响,更多的延续了魏晋用笔;用笔圆润灵巧、洒脱流畅,笔画轻重对比明显,字的大小变化丰富,整篇作品的层次感很好。这种风格,被后世很多书家效仿,包括现在一些书家也比较推崇这种写法。
《转轮圣王经》墨迹局部1《转轮圣王经》墨迹局部2国诠的《善见律》墨迹,特点和《转轮圣王经》类似,字形略长,书写古韵有余,率意不足,相较《转轮圣王经》已经有些拘束,通篇效果看来,也偏平淡一些。虽然是这样,但《善见律》的笔法却很值得揣摩,很可能会是从唐楷上追魏晋的一个途径。
国诠《善见律》局部1国诠《善见律》局部2F锺绍京《灵飞经》墨迹
唐代锺绍京书写的《灵飞经》,是初学者学习书法极好的一本入门法帖。该帖字体精妙,用笔高古,只是结构和风格受到了唐代书风的影响,难以达到超脱凡尘的境界。现在大约可以看到墨迹本一种,碑拓本四种;在碑拓本中,以“望云楼本”与墨迹本最为相近。在学习这本字帖的时候,要下一番功夫在笔法和书写节奏上,必定能有大收获,益处多多。比如,《灵飞经》里“走之底”的捺笔还有“之”字的捺笔,这两个捺笔在最后的收笔处都是圆的。这一效果,绝对不是描画出来的,而是一笔书写而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写一写,看看奥秘在哪里?提示一个字——“转”。
《灵飞经》墨迹局部《灵飞经》望云楼拓本局部G张即之小楷两种
这里推荐张即之《佛遗教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两本墨迹,这两本帖风格相近,字迹笔画粗细对比明显,行笔既自然又委婉柔韧,耐人寻味。要注意到的,是这两本墨迹的笔法,应该是借鉴了魏晋草书的笔法,还有些智永《真草千字文》的影子。张即之作为一个宋代的文人,书法能够“写到魏晋”,实属不易。因为自从唐代楷书出现以后,后来的书家基本上都受到了唐代楷书的影响,张即之能够一定程度的跳脱出唐楷藩篱,实在很了不起的。
张即之《佛遗教经》局部1张即之《佛遗教经》局部2张即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局部仅从古人小楷来看,绝对是千姿百态、风采各异,所以书法是需要百家争鸣的,事实上书法风格和技法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因为我们不是王羲之,王羲之也成不了我们!(下次看看书写技法比较另类的小楷书体,欢迎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