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分为五个时期一文归类

2023/9/10 来源:不详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其中留下的佛经浩瀚如海,于是让学者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其实众生的佛性是一样的,所有佛经最终讲的也都是我们的佛性,只是因为众生根性不同,所以才因时因地而讲法不同。

就好比病人所患之病不同,那么就要对症下药,而佛法就是应病与药。

众生需要佛法,同时佛法也需要众生,就好像药是为了治病才设立的,如果没有病,那就没有药的用处。

所以佛法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已经明悟佛性,那么一切佛法对他而言,如同没有。

如果通过吃药,把病治好了,那么一定会把药舍弃,绝对不会再去吃药。

所以等到了彼岸,佛法也要舍弃,所以常把佛法比喻为渡船,只要过了河,到达了彼岸,就要舍弃船。

如果不舍弃船,也就是不舍弃法,心中就始终还住有法执,那么必然无法真正见性悟道。

佛陀一代时教五时说法,所以我们可以将佛陀讲的佛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一是“华严时”。这是佛陀最初悟道时,为诸位菩萨讲的大乘佛法,也就是《华严经》。

这是直接从佛性本源入手,所以只有大根性的菩萨才能听懂,而小根性的人无法接受。

世人常把“华严时”比作生牛奶,大人能吃,但小孩吃了是要拉肚子的。

也好比太阳刚出来时,只能照到高大的山脉,而小的山无法照到。

二是“阿含时”。这是佛陀为了接引小根性的人,于是在十二年中讲了《阿含经》,里面有很多小乘所行之法。

其中包含了“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教理,可以度声闻、缘觉此二乘之人。

其中“四圣谛”可以度声闻小乘之人,成就阿罗汉果。

而“十二因缘”可以度缘觉中乘之人,成就辟支佛。

世人常把“阿含时”比作“奶酪”,也就是把生牛奶做成“奶酪”,此时小孩吃了就不会拉肚子了。

也好比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快到中午了,即使是矮小的山,太阳也能照顾到了。

三是“方等时”。这是佛陀继阿含时后八年里,为了引导小乘入大乘,此时就讲了《维摩诘经》等,讲的都是初入大乘的菩萨之法。

这里的‘方’是指方便法的意思;‘等’是等持、平等。

所以“方等时”喻指佛法都是方便之法,并非实有,所以《金刚经》里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同时一切法,都是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不要去分别法的高下好坏,不要去拣择,想着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不然就始终还是小根性人的小乘。

因为“阿含时”的小乘阿罗汉还有法执,还住在空里,落入了顽空,所以不究竟,必须转到大乘上来。

然后告诉他们一切法都是方便之法,并非实有,不要执着于法,要无所得、无所修,此时才能转到大乘菩萨道上来。

世人常把“方等时”比作“生酥”,也就是把“奶酪”做成了‘酥’,虽然比酪更进了一步,但此时还是“生酥”,所以味道还不太好。

四是“般若时”。佛说法四十九年,其中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共有八大部,总结归纳为《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

我们所熟知了《金刚经》和《心经》,都是出自《大般若经》。

般若二字,找不到对应的汉语可以翻译,因为其意思包含太多,所以直接用了音译,而我们现在常把般若比喻为智慧。

因为佛性的本体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用文字语言说不清楚,但又不妨假名、假说。虽不立文字,但不妨假立文字。

所以佛陀讲法时,一般都用“权实”,‘权’就是方便之说,权宜之计的意思。‘实’就是真实的说法,讲真佛法,说的都是一乘佛法,直指本心佛性,不立文字。

‘权’一般有两种,一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不同,或者随着时机的不同,而相机随缘而说。二是用比喻方式,善巧的说出来,让人容易理解。

前面的“华严时”,以及后面的第五个“涅槃时”,是讲的实法。而“阿含时”和“方等时”,则是讲的权法。

佛陀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皆不离般若,所以般若时,是权实并用,既讲权,又讲实。所以般若法,既通前又通后。

此时就好比“熟酥”,由生入熟,味道更好了,更容易懂了。

也象征着太阳已经当头而照,一切都能照到,无论你是什么根性,都能接引。

五是“涅槃时”,这是佛陀在最后的八年所讲的法,其中包含《法华经》《涅槃经》等。

此时只讲实法,不讲权法,全是一乘佛法。佛在法华会上为大家讲佛性实相之理,会三乘归一佛乘。

不管在会人的根性如何,不管他们能否接受,只讲真实佛性,因为佛陀快要涅槃了,时间不多了,只有真实说法,佛法才能圆满。

此时佛陀讲“众生就是佛”,小根性人不信,所以法华会上也有五千人离会。就好比日落西山时,矮小的山就又观照不到了。

法华会之后,佛于一昼夜说完《大般涅槃经》后,就涅槃圆寂了。

世人常把“涅槃时”,比作“醍醐”,也就是酥酪上凝聚的油,醍醐上味,这是奶酪中味道最好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