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我与书法大家周应辉先生的翰墨
2023/8/7 来源:不详00:15
周应辉先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糟糕”:
那是年五月份,单位负责外联的上官天普跟我说下午会有一位首都书画院理事来单位协商一点事情,因为我负责策划,所以叫我也一起碰个面,因为当时正在紧张筹备二个月后即将举办的“庆祝建国65周年——首届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马年邮品首发式(书画展)”。
见到周应辉先生的时候,他们一行四人已经坐在单位一楼会议室喝上茶了(我在二楼办公)。还没进会议室,就听见里面有人特别大的嗓门说话,推门一看,三个小年轻恭恭敬敬的坐在一位“胡子拉碴”的人身边(后来得知这三个小年轻都是周老师的学生),我心想这人怎么这么不修边幅?
坐下没多久,就看见周老师不停的“使唤”小年轻给他倒茶、给他到包里拿画册、拿作品、拿手机……。
虽然在书画圈待了几年,但是这么大架子的,还是头回见,所以有点“心生厌烦”,正好当时接了个电话,寒喧二句后,我就借故回自己二楼的办公室了。
年7月27日,我单位联合国家邮政邮票印制局、北京邮政举办的“庆祝建国65周年——首届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马年邮品首发式(书画展)”在国家4A级景区温都水城举办。
在邮政局领导致词之后是二个书法家代表上台向北京邮政捐赠题字作品,第一位是中国文化报社原副社长杨开金先生(正局级)的作品《邮济人生》。轮到周应辉先生上台时,我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周应辉先生是一位残疾人——走路明显迟缓,一条腿不受力,艰难的瘸着腿上台向北京邮政捐赠了一幅作品《辉煌邮政》。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为什么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让学生给他递水递东西,而不是自己动手。
当天的首发式书画展非常成功,因为现场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比较多,我一直忙于会务,所以没空与周老师单独接触。
仅仅一个月之后,国家邮政局发行特种邮票《诸葛亮》,北京邮政为了配合此次发行,在北京东皇城根举办《诸葛亮》特种邮票及首日封、极限封、明信片等相关邮品的邮迷线下活动。
当时北京邮政通过我们属地北京昌平区邮政局,通知我活动是年8月28日举行,领导指定了一位画家、一位书法家参加此次活动。画家是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张坤先生(我的老朋友),书法家指定的就是周应辉先生。
按邮政领导要求,需要张坤老师画一幅《舌战群儒》的国画,而周应辉老师写一幅瘦金体书法《隆中对》。
8月28日一早六点钟北京市昌平区邮政局的王克武局长(处级)就让司机开着别克商务车,载着王局长和我一起去周老师楼下接他赶赴会场。
当天活动来了五百多名集邮和书画爱好者,活动办得非常成功,王局长一高兴,临时决定私人请客,宴请周老师和张老师,我是不善饮酒应酬的,但我却借这机会在饭桌上“聆听”了周老师的“传奇”人生:
周应辉先生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出生不到八个月就持续发烧,刚退烧不久又复发,当时家中已预感不妙,几次不成功的治疗之后,落下了小儿麻痹的后遗症。
因为身有残疾所以求学之路特别艰辛,其他小朋友的欺负、讽刺、挖苦,还有当时的很多上学政策也是非常不便于残疾人的。
好在周老师遇到了一位非常善良的小学班主任于老师,于老师鼓励他学习描红,周应辉先生从邻居那里借了一本《欧阳询字贴》开始了他的书法启蒙之路。
我也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堂兄打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我亲戚没有周老师这么幸运,周老师出生于高级知识份子家庭、书香门弟,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所以周应辉老师当时能有条件进入工人文化宫学习画漫画,并开始逐渐接触合肥本地的书法家。
周应辉先生的父亲是安徽省高级专家更幸运的是,周应辉先生在合肥十四中就读时遇到了一位大师——王石城(鲁迅先生弟子)——亲授指点。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周应辉先生夺得了全校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可是当时的政策却因为周应辉先生残疾的腿而被北大安大等高校拒绝。直至年第一届中央电大中文系招生,没有体检要求,周应辉先生才得以实现他的文学梦、大学梦。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身边很少能见到残疾人,其实残疾人并不少,官方公布的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有近万。为什么你很少能在路上见到残疾人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很多的设施不健全,没有考虑到残疾人出行的需求,你去看看路边人行道有多少是断头路?有多少是被共享单车、汽车乱停乱放所占用?我们这个社会尤其是公共事业,需要加大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大学毕业后的周应辉先生在国企做了几年的宣传干事,八十年代,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写艺术字、画宣传画,月工资九十多块钱,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高级白领了。
我是一个好静的人,懒得折腾,我跟周应辉老师说,如果换作是我,我肯定是在国企那个国家单位混个几十年等着领退休金了。
可周应辉先生偏不,厌倦了国企乏味的机制后,年4月1日他辞去公职跑到海南淘金。在后来的十多年里,他开装修公司,接装饰工程的业务,也曾经辉煌过,也曾经失败过。公司从海南开到东北、青海,期间还在自己的老家合肥开设分公司。
我自己是年开始北漂的,周应辉老师比我晚二年,初到北京的周应辉老师在北京吉利大学校园内开过蛋糕店,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向莘莘学子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周老师又在吉利大学校门口同时办了一家休闲吧,不辞辛劳的向高校学生传播书法艺术的魅力。期间,他弄过三四千平米的农家院,但最终都因为周老师不肯“同流合污”最后又转回到自己的老本行——书法艺术。
周老师在开装修公司时,遇到过很多拖欠工程款的老板,开农家院的时候,又遇到过一些“打白条”、“吃白食”的基层小干部。但周老师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收回来货款,就赖工人的工资、赖农民的菜钱,这是非常值得我钦佩的。
年底,为了表示对周应辉老师的感谢,北京邮政领导又委托昌平区邮政的一位领导(我叫孙姐)和我一同前往周应辉老师家,向周老师提前致以元旦新年的问候,并向周老师赠送了一套刚刚发行不久的特种邮票《唐卡》。
熟悉周老师的人都知道,周应辉先生的瘦金体《心经》是独步天下的,唐玄奘法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译回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誉为佛教经典、万经之王。而独创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赵佶乃中国工笔画开山鼻祖(在我眼里中国历史上,被帝王位耽误的二大文化艺术奇才就属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
回归初心后周应辉老师取得了骄人成就,瘦金体《心经》先后被峨眉山大佛禅院、北京龙泉寺、九华山百岁宫、香港宝莲寺、香港中文大学收藏,并于年获国家文化部门鉴定为润格费三万元/平尺。
润格证书、收藏证书、爱心证书年9月20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邮品首发式书画展”在总政沙河培训基地隆重举行,周应辉先生作品《百折不挠》入选参展,并作为唯一一位书法家代表接受中央电视台独家采访(书法国画各一名接受采访)。
(右图为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左图为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长赵铁信)
同年11月12日应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书画室主任、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副会长李景祥先生(恰巧也是安徽人)邀请,我有幸陪同周应辉先生走进神圣的人民大会堂——经严格筛选,包括瘦金体《心经》在内的周应辉先生三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与周应辉先生工作互动及私人交往日益频繁。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年3月20号都江堰锦宏国堰第七届慈善公益活动中周应辉先生的“大爱无疆”现场拍得一万五千元,善款全部捐献给藏区的贫困儿童。
虽然我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我却对社交有点抵触,周应辉先生介绍了北京装修公司的郭总、海南的钱总、江西的邬总等等他的朋友给我认识。
我不喜欢喝酒,他向我推荐茅台飞天;我喜欢安静的看书,他在朋友饭局上大声高唱;我喜欢周末坐在家里看看新闻,他喜欢一年四季天南海北去赴朋友之约;我不敢惹“闲事”,他热心公益事业,又喜欢打抱不平,有一说一,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