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扬我来说说以画入书
2023/7/18 来源:不详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bdfzj/
「海上风扬——范扬禅意书画展」
将在年9月19日隆重呈现于上海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
海上风扬
范扬禅意书画展
展览时间
年09月19日-年10月18日
展览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号宝龙艺术中心
(上海闵行宝龙艾美酒店1F)
主办单位
言午画廊
在范扬的佛教题材作品中,有一类禅意作品,是以古来禅诗偈语为题而作,以山水、人物和花鸟运用写意手法绘制,题上别具一格的范体书法,诗书画相辉映,呈现出一种不可言说之禅境。他以沉厚而又率性的笔墨描绘出了禅诗中蕴含的丰瞻境界,触处皆具机锋而与大德灵智相契合,笔墨中表现出“胸次洒脱,中无障碍”的心态,这些作品大都以赭墨为之,古朴澹荡之中寓空灵淡泊,意趣极为高远。
△花开花落非僧事,89.5x38cm,纸本设色,
禅意画在传统绘画中是一个较为特别的门类。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合之后,“禅”成为从哲学到文学艺术的思辩和表现内容。在绘画上,其形式与内涵以空灵境界为主旨,强调人对自然的主观性体验,从平凡中寻求事物的真谛,从顿悟中获得心灵的超越,所谓“青青翠竹,尽显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禅意绘画作品在五代两宋开始盛行,并出现狂禅之风,对自然中山水、人物、花草的状物写照体现出“象外之象,境外之境”的禅意表达。这时期的禅意画代表画家有贯休、石恪、李公麟、牧溪、梁楷等人,他们的作品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和表现并影响了东瀛的文化审美。其后元代赵孟、明代徐渭、吴彬、丁云鹏、清代四僧、金农、罗骋等画家都有禅意作品流布于世。范扬的禅意作品继承了这一传统,“一超直入如来地”,呈现出千载之下不绝如缕的禅心法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xcm
FANYANG
我来说说“以画入书”
文/范扬
人们常说“以书入画”,我来说说“以画入书”。
书法的用笔、用线、用墨、间架结构、章法布白是有很多讲究的,对于画画来说,确是拿来有用的。
△高阁客竟去,x97cm
也有人先写字,后来画画儿,书法之用笔入了画法,由书家兼任了画家。如吴昌硕先写字,后画画儿,成就了一位大画家。
今天,有许多画家也会写字,有人说这是“画家字”,语气中颇有讥讽意味,大约是以为不正宗,不入流,野狐禅之类吧。本来,“画家字”是指画家写书法,倒也是实指,原无厚薄褒贬之意,而近日往往却被人认了是贬意词。这我就有点不服气,倒是要来商量讨论一番了。
△春雨楼头,69.5x33.5cm,纸本设色,
首先,古人说“书画同源”。说是伏羲老先生在天水的卦台山“一画开天下”,这应当说是画在书先吧。河图洛书出,排位也是图在书前的。图书馆,图书馆,图与书虽是并列,但也有排序,图在书先。可见,以画入书是个正理儿。古人是讲道理的,取名排序不乱来的。
又说,甲骨文是依托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把对象画下来,而后简略其形,达成共识,成了文字。这不正好是说了以画入书的事儿了吗?
△遥夜泛清瑟,x97cm
书画同源,后来又分流了,这是史实。
在外国,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岩画也出现在文字之先。古埃及的文字严正规整,但也一眼能看出从图画形象而来的脉络。
所以说,图画在文字书法之先的,画在书前。后来以画入书了,这就是来龙去脉。
△湖上春光已破悭,89.5cmx38cm,纸本设色,
以画入书,是事实史实,列位要明白清楚这一点。
现在言归正传,我还要说说“画家字”的事儿。
我闲来无事,偶尔翻翻《中国书法史图录》,有意无意间看到了许多的“画家字”。苏东坡、米芾,大书家、大画家,以画入书的典范。东坡先生的笔法、章法、墨法之所以有创造,我以为得之于画法。苏子自己说是执笔无定法,旁人讥苏字蛤蟆形、墨猪法。我认为很形象,说出了苏字的特色,说了他的创造所在。
△如今都忆江南乐,32x85cm
米颠自以为不让前贤,看来也是得益于画法入书的延拓及造型架构之能事,而不是依据陈陈相因的书法笔阵之类的传说。细看米字,放纵恣意处,确是不让《兰亭》的潇洒风流。
入元,赵孟是大高手,大画家,大书家。赵体妩媚,开一代风气,人见人爱。不是画家,恐难有此作为。山水画家吴镇,不与时代同流,书法自有一番气象。倪云林倪高士,清高绝俗,书法意态俊朗,清风明月,万古云霄,如画一辙。这些“画家字”,真正叫人佩服。
到了明代,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哪一个不是画家字?就是陈老莲,其画奇巧怪倔,其书法也不正是如此吗?
△苍苍竹林寺,89.5x38cm,纸本设色,
明清之际,傅青主,傅山画,傅山书,一体化。画如其人,字如其人,风骨岸然。比较之下,王觉斯的东西在格调上、笔法上拖泥带水,弱了许多。这“画家字”还真正反映了各自的心性也。
四僧也个个是“画家字”,能写。其中,八大山人最具特色,中锋往来,不作勾丝连带、小巧腾挪,一任天真,不媚世俗,正是八大画法之延伸。石涛、弘仁,加之梅瞿山,也是书法如画法,画法入书法,各有建树。
再说说“扬州八怪”。怪就怪在画家在书法上的不同凡响。金农字最怪,有把刷子。追溯起来倒是开现代美术字先河。顺便扯一句,美术字也算是“以画入书”吧。八怪之中,李复堂厚重,李方膺飘逸,华新罗笔意疏朗,郑板桥楷隶乱石。黄慎野逸,罗聘稚拙,各有风貌,究其由来,从画法中出之哉。
△茅檐低小,70x39cm
到了近现代。齐白石,木匠笔法,直来直去,与其画法一理,倒也痛快。黄宾虹字也不错,写甲骨古篆,有如画字。林散之随宾老学山水,学画未成而笔法墨法入了书法,用笔枯而润,以画入书,成就了一代大家。林散之比照了吴昌硕,正好是吴氏以书入画,林氏以画入书,配了个对子。
悲鸿先生书法大开大合,形同画法,大有可观。其书法品格成就,不在乃师康南海之下。
潘天寿先生,笔法奇倔,书如其人,字如其画。
翻了半天故纸,发现书法史上除了一些达官贵人诗人名流之外,入典的“画家字”占了一半,这真是值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