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后要智慧地看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

2023/6/28 来源:不详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m.39.net/pf/a_4588772.html

学佛就是为了得到智慧,修行就是践行佛法的实质,一样的问题,学佛和不学佛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因为学佛后境界就不同了,理解问题的角度、高度就改变了。《金刚经》言:“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业障无性,若未见般若,不知业障本空无性,便要偿还宿债,这也是因果的显现,所谓“了知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唯有般若智慧,才能消除业障。

学佛后会重报轻受

业障是由妄心而造,妄心空,便不会继续造业,以前所造的业本来是依止妄心的,妄心空了,前业就没有什么依止的了,没有依止的地方业就空了,所以说心空即业空,心有即业有,因此忏悔偈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因此般若能净除我们的业障。从前是妄心造罪,妄心覆盖真心,但是真心不会失去,现在我们用清净心受持、读诵般若,般若心生,妄想心灭,罪空苦尽,涅槃妙心现前,必定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盏心灯打开般若智慧

我们学佛了,修行了,本来应该得到一切天人恭敬供养,但因前生有重业障故,今生虽得受持诸佛甚深经典,仍被人轻贱,惟以受持经典故,心无恼恨,无所计较,不以为然,念念常行般若波罗蜜行,无有退转,如此修行,如法修行,无量劫以来至今生,所有极恶罪障,一并消灭。有人疑问——如是极恶罪能消灭,这不违背了因果吗?其实细想就知,能为人身肯定是有为人身的福德,要是那些极重的罪就不会得人身了,何况还能得遇佛法吗?又因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以后念觉心轻贱前念妄心,妄不得住,因此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妄念既灭,罪业不成,即得菩提。

心生一切

一个人要是能修集一点善根,真的不容易,从此生随缘为人说法当中,就可以深深体会,要启发一个人的善根太难了,诵经、持戒,本应该为人所尊重才对,何故被人轻贱?原来过去生中并不是一个会受持读诵佛经的人啊!是过去做了很多业障啊!过去生都是崇尚表相,着于六尘相,甚至有恶业,今生因为善知识的助缘,启发了善根种子,所以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但是别人不能相信,他人有他人的因缘果报,不能生起信心相信佛法,以至于轻贱我们。这是因为过去生的种子根本不相应的缘故,本来过去世因邪见,着于六尘相而造了许多罪业,本来这些罪业的果报成熟的时候,要堕落三恶道受无量苦,却因为诵持《金刚经》这样的大乘经典被人轻贱的原因,过去世造的罪业遂得消灭。

被人轻贱是好事,能消灾除障

《金刚经》说,释迦摩尼佛遇然灯佛后,证无生法忍,无,我、人、众生、寿者相,在未遇然灯佛以前,未证无生法忍,仍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常有有所得心供佛,因为有能供的我,所供的佛,只能得有漏的福,漏落生死,虽然释迦摩尼佛曾经值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但是诸佛却不与他授记,惟有于然灯佛所,证得无生法忍,以无所得心供佛,得无漏福,不会漏落生死,因此然灯佛才与释迦摩尼授菩提之记。佛陀经历这么多劫才得到菩提,也是因为修行的时候着相而修,这样是不能成正果的。

花开见佛

在末法时代,我们修行人修持大乘经典,能领受忆持,于文读诵,于义通利,并且还广为他人宣说开示,如所明的理起作意而能修行的,比佛自己以先所作的福聚都多的多,同我们比起来还没有我们此福聚的百分之一,像这样渐渐分析,还没有千分之一,若百千分之一,这可说是一种“重报轻受”,由此可见受持读诵《金刚经》这样的大乘经典之功德力是多么广大、不可思议。单单是受持读诵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力,何况是有能力为人解脱?何况是得以悟入何况是悟后大力为人宣说?我们应该去用心思维、体会。证悟之后,若能安住不退转,依此如来藏之清净体性而修,未来必定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提之佛果位。

月如空性

学佛修行的确要有长远心,绝对没有便宜之事。就像是释迦摩尼佛在值遇然灯佛之前,就已值遇无量数诸佛,奉事供养,种诸善根了。佛菩提之修学要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地去修集智慧,没有便宜事,也没有快捷方式,这也是成佛菩提之道应有的思想准备。般若功德,能成佛作祖、续佛慧命、为诸佛所护念、为天龙八部所护持、能灭无量劫罪、得无漏的福,般若功德,叹莫能穷,虽然是这样,也有人因为缺少善根利养之故,听闻佛法,不能生信。在最后末法之世,要能受持读诵此大乘经典,的确很难,都要无量劫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才有可能,这绝不是善根福德微薄之人所能做到。像是这些善根福德这么广大,都不如受持读诵《金刚经》等大乘经典之功德。

心如菩提

众生心量多为狭劣,于大乘了义经典常有狐疑不信者,于佛所宣说深妙之法,心生惊怖,凡此皆因善根福德浅薄所导致。亦有善根深厚之人,是菩萨种性早已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于第一义谛胜妙之法,深信不疑。此皆是累劫于诸佛所种诸善根而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获得。虽然是被人“轻贱”,也不能退转道心,要听从佛语,知道其根源,更应该坚固信心,依教奉行,这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理念。从理起行,行是因果是菩提,菩提具足无量功德常乐我净。知道般若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