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这个色字,为何引来众多人的误

2023/5/27 来源:不详

学佛的人都知道,“色”这个概念,在《心经》甚至整个佛教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学佛之人,若是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个“色”字,是读不懂《心经》,也悟不了其它经典。

佛像

因此,正确地理解“色”这个概念,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色”字呢?

在世俗当中,人们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所谓的“色”,不过是颜色或者美色而已,并没有特别的内涵。但事实上,这样的看法,已经误解甚至歪曲了“色”这个概念的本义,因为“色”并不单指颜色或美色那么肤浅和单调,而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在《心经》之中,所谓的“色”,指的是我们能够感知到一切存在,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属于“色”的范畴。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即“色”,都具有两种特性,即“相”和“性”。而“相”指的是外在是显现出来的东西,“性”则是其内在的本质。

在佛教之中,一切事物或“色”皆是由因缘和合而生,随着因缘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所以,“色”的本身,也是不断变化,有生有灭的,也就是说,“色”这个东西前一秒和这一秒的尽管表面上看,并没有任何不同,但实际上,于相上虽看不到变化,但其内在已经不是完全相同的了,因此,佛才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性”能代表这个事物,这就叫“无自性”,也称之为“性空”。

在《心经》之中,所强调的“色”,其实源自于”五蕴“,而”五蕴“地佛教之中,指的是人体和其身心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即一切生命都是”五蕴“和合的产物。所以,观世音菩萨才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寺

而“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也就是说,“色”为五蕴之一,泛指一切物质,后面的受、想、行、识覆盖的是人及一切众生的精神世界。所以,“五蕴皆空”也是“色即是空”,因为“色”空了,后面的四蕴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色即是空”说的并不是颜色或美色并不存在,而是强调一切物质是没有自性的,任何缘起的元素所组成的相,缘灭后相也就不存在了。因为一切物质或“色”的本身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说“色”的本质是空。

也就是说,“色”这个字之所以引来众多人的误解,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能够理解“色”这个字的真正含意。换句话说,一个学佛的人,对于这个“色”字的认识,没有达到这个层面的话,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修行,修了也没用。

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