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一年一度正仓院展,8件宝物首次展

2023/4/21 来源:不详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93.html
                            

原创来自雅昌艺术网

作者丨李家丽编辑丨李童

图文未经授权不得擅用

当京城的银杏叶变黄,京都的枫叶转红,与正仓院一年一度约会的花信也便如约而至了。

近日,奈良国立博物馆宣布,正仓院展将于10月29日至11月14日举办,展出的59件(组)宝物中,北仓9件、中仓26件、南仓21件、圣语藏3件,其中8件为首次展出,在持续14天的展期内,周五、周六、周日以及11月3日将开放至20点整。

14件重要出陈宝物

讲述盛唐与日本的文化往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一代名物学开创者扬之水先生曾在《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奈良博物馆观展散记》中如此写道:“不妨认为,唐代文化是一幅长卷,正仓院宝物是长卷中绚丽的一段。其实这里更想说的是,这格外精采的一部分却是不宜单独来看,而要放在我们所能了解的唐代物质文化背景中,才更能发挥它的叙事功能,更能彰显它的重要意义。”

唐朝佛教盛行,除各宗派向民众宣讲教义外,岁时节日在寺院里举行俗讲,用通俗的言词或结合着故事等来作宣传,也加速了佛教在唐朝民众之间的传播。由于正仓院的陈列物是以圣武天皇的遗物为基础构成的,而圣武天皇于笃信佛教,他执政的年至年,也正值盛唐的开元之治时期,这样的背景使得当我们欣赏正仓院宝物时,不得不将其与佛教和唐朝繁盛的文化并置在一起。

白石镇子

这样带有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及十二生肖的大理石浮雕,在正仓院传世共8件。浮雕中两只动物交响缠绕的设计,被认为是起源于游牧文化——斯基泰文化圈所崇尚的动物搏斗。而其中所使用的源自于中国四神及十二生肖图样,则以实物的形式印证了盛唐时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明治时期进行宝物整理时,白石镇子曾被认为是《光华金宝町》中记载的“白石静子”,但如今经过学术研究,已被证实这两件是不同的物品,白石镇子的具体用途仍旧不明。

全浅香

全浅香与“天下第一名香”兰奢侍齐名,雅号“红尘”,两种香在室町时代被并称为“两种御香”。这块全浅香是正仓院中十分有名,长.5公分,重克,不沉水,于年入藏正仓院,据科学研究此香木应取材于越南北部一代。香木配有一块牙牌,上有铭文:天平胜宝五年次癸巳三月廿九日仁王会献卢舍那佛浅香壹村。

全浅香上的隔痕

由于圣武天皇笃信佛教,因此在奈良时期,日本国内常常举办诵读《仁王般若经》的大法会,以求国泰民安。在这块香木表面有大大小小的割痕,说明它曾被割去部分,用以焚烧。也就是说,在法会上烧香供佛使用后,这块珍贵的沉香木被献给了东大寺用以供养卢舍那佛。

漆背金银平脱八角镜金银平脱皮箱

漆背金银平脱皮箱八角镜

金银平脱工艺,是指工匠们将金银熔化,制成箔片,并剪镂成各种花纹;然后,将金银箔片贴于漆器表面,再涂上两三层漆,待干后细加研磨,让漆层下的金银箔片显露出来。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达到鼎盛,全国有金坑、金场14处,银场56处,专为杨贵妃制作金银器和漆器镶嵌的工匠,就有数百人。

金银平脱皮箱

由于将金、银捶打成极薄的薄片,剪出纹样,粘贴在漆器上,所以虽然金银平脱工艺能够形成精致华贵的效果,但在材料上却过于华贵,而工艺也过于耗时。因此,金银平脱工艺制造而成的器皿大多为皇室专用或御赐物品。安史之乱后,唐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唐肃宗、唐代宗均发布诏令,命令禁止生产金银平脱制品。此后,金银平脱生产急剧衰退,五代时已经式微,并最终绝迹。

金银平脱皮箱局部

站在这一历史视角上看,这件漆背金银平脱皮箱八角镜和金银平脱皮箱仿佛是历史的绝唱,它以华美的身姿,诉说着盛唐的富贵与繁荣。据奈良国立博物馆介绍,这件八角镜为圣武天皇的皇后光明皇后在东大寺供奉佛像时的物品之一。

彩绘水鸟形

这是一对用细扁柏木切成飞鸟形状的薄片,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水禽的象征。但此后的研究中认为,飞鸟头上独特的冠羽,以及有着黑白条纹的翅膀,表明其很可能是一种飞禽。但它已被确定为头上有独特的冠羽,翅膀上有黑白条纹的戴胜。此外,冠部、翅膀和尾巴上覆盖着水平条纹的松鸦原色,以及一小片金箔。做工精细,很可能是衣服上的装饰品。

鹦鹉﨟缬屏风?象木﨟缬屏风

这是《国家珍宝帳》中所记载的“臈纈屏风十叠(各六扇)”中的其中两扇子。鹦鹉屏风(左)被认为是齐恒3年(年)作成的宝物检查记录《杂财物实录》中所记载的中的1扇,象木屏风(右)则为同书所记载的的其中一扇。两扇屏风的花纹部分都用蜡做了防染后,再用颜料染色,最后加热除去涂蜡的部分让花纹显现,这种技法被称为“蜡染”。

银壶

这是正仓院尺寸最大的银壶,主体和底座均由银制成,银壶底部刻有日期为年2月4日。据《日本编年史续》记载,圣德天皇(圣武天皇的女儿)在这一天访问了东大寺,并在这一天供奉了银罐。在正仓院中,还有一个与这件形状和大小几乎相同的银罐,狩猎图案相似,据信是成对捐赠的。这件银壶表面雕刻有马,以及在山野中追逐鹿、羊、野猪等猎物的人。设计雄伟活泼,堪称奈良时代狩猎纹样的代表作。

白铜镜

这是用白铜制成的一面兽纹葡萄镜,镜背上雕琢有许多飞禽走兽和葡萄藤蔓图案。镜背中央的把手上雕有狻猊(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狻猊是狮子的古称,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文殊菩萨见它有耐心,便收在门下当了坐骑),口衔白鹿。镜面所有图案都清晰且保存完好,被认为制造自唐朝。

伎乐面力士

这是是技乐中使用的面具,由其发饰和面部表情可推测出这一角色为相扑选手。除左耳上部外,该面具均为单片桐木雕刻而成,表面彩绘。根据天福元年()狛近真所著《教训抄》所记,演出的主题是力士在教训自己忍不住要去追求艺伎的脚腕。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具的胡须是由野猪毛制成。背面的墨字,表明它是为年4月9日举行的大佛开光仪式制作的。

粉地彩绘几

附白橡绫几褥

这是祭台前供品的几案,附有与桌面大小相同的几褥。桌面由单片柏木制成,并有一个叶子形状的花纹,层次感引人注目。根据顶板背面的墨迹和贴纸,该几案在入藏正仓院前,供奉着千手观音菩萨像和鎏银佛像,原属于东大寺千手堂。

金銅幡

幡是佛寺法事时悬挂的旗帜,也用作装饰佛教寺庙内部的装饰品。虽然正仓院流传下来的大部分幡都是用织物制成的,但这件金铜幡却是用金属制成的,是供奉法隆寺观音像的珍品之一,也是古代珍贵的文物。幡的主体以镀金青铜构成,幡身遍布刻花、蔓藤、玳瑁、双鸟等各种图案,图案的镂空上还系有许多铃铛。其奢华程度也显示出佛教寺庙在圣武天皇时期的重要地位。

正仓院古文书第四帙第七卷

二部大般若佛经用度申请解案

这是受委托而进行的《大般若经二部一千二百卷》抄经活动,所用原材料的详细记录。在唐朝,抄经是一个职业,大多由朝廷组织,分为官方寺院和僧人抄经、官方佛经抄写机构抄写佛经以及地方政府抄经三类。由此不难看出,在唐朝,部分抄经人很可能是公务员。

抄经并不是随便抄写那么简单,而是对抄写流程、规范有严格的规范。官方机构组织的抄经分为若干环节,由专人负责。抄写主要由书写技艺高潮的楷书手、群书手、官经生等担任。所写纸张一般为厚麻纸,且对纸张使用有所限制。经文正文前要写题目、撰者或译者,经卷尾要写题记,题记内容一般包括抄写年代、抄写者以及校字、详阅者姓名等。在抄经完成后,一般要经过三次校对和审读流程。主持详阅的僧人大多地位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经文内容的准确性。写经完毕,由主持人报告监管者,再由监管者报告朝廷。

如此繁缛而严谨的抄经流程,很可能在日本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从这件《大般若经二部一千二百卷》抄写所耗费的巨额纸张不难看出。

锦绣绫罗等杂张

这块染色织物取自东大寺屏风,原与屏风粘连。年,正仓院宝库开馆时,曾按照织物的内容将屏风拼贴起来,后称东大寺屏风。这次开封是对正仓院的织染品的第一次全面整理,具有重大意义。后东大寺屏风为虫害破坏,于年起,历时3年拆除,该染色织物和屏风的底布料分别保管。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正仓院的历史溯源

坐落于日本古都奈良著名的东大寺旁,正仓院的背后便是若草山,青翠茂林,曲径通幽的小径萦绕左右。正仓院用上等木材建造而成,是专门用来收藏珍贵物品的仓库。事实上,在圣武天皇时期,日本官府和各大寺院曾建造过许多仓库,只东大寺的正仓也有十多座。只可惜,这些正仓先后毁坏消失了,只剩下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仓库,正仓院也便成了它的专称。而从建筑角度来说,自唐朝保存至今的如此完好的木构建筑也是十分少见,因此正仓院建筑本身便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物。也在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正仓院图源:正仓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