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论著心经略论六讲行二
2022/5/19 来源:不详文字
菩提玄黄《般若论著——心经略论》图片
来自网络
《般若论著——心经略论》系菩提玄黄师父于庚子年伊始,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为纲,为众弟子逐字讲法开示。
《心经(玄奘法师译本)》全文68字,正文60字,经题8字。相同字面不复述,共分课时讲毕。后由诸弟子整理成书,全书分上中下三部,约60万字。
现有《心经》论著多以句或段解释见常,然玄黄师以字论述,结合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涵盖净、禅、密、道及诸子百家,旨在让诸弟子透彻明了《心经》大义,早日回归般若法身。六讲:行(二)“街”是什么意思?街道就是个通道。两个人要一直走中间这个道的话,是不会分开的;两个人要分开了,你修行上就起冲突了。两个人分开,要不就着重了一个善,要不就着重了一个恶。着重善的,你就一直走善道,称之为天人报。着重恶的,你就往恶道里走,因为你偏离了。不能小瞧这个街道,中间这个道是个正道,两边颠倒你就是出离了,那就不对了。
行,修行。把“行”左边的这两人分开讲了,右边以街道为主的那一个再分开讲:右边,上边一个二,下边一个立刀。修行就如同:善恶随身带,两刀随身悬。刀悬在头顶上,随时给你来一刀。善的有善的刀,恶的也有恶的刀,都悬着,你往哪边歪,你都倒。挺惨的吧?解脱了就不惨了,看破了就不惨了。
行这一个字是要合在一起的,合在一起称之为“行”。有的就叫“大行”,大行说不得。就如同如来一样,他的这个行。你看见他动了吗?他没动,他坐在那力量遍布三千大千世界各处,这就叫如来觉,这个行叫大行。行就是“行愿”。
我们这个行还要稳稳当当。先明理,明理的时候,你就比较稳当,行的时候你不会把行分开,这时候善与恶特别明了,明了善与恶之后那两把刀就出来了,悬在你脑袋顶上。修行是小心翼翼心不动,时时保护心不动,心不动的时候,这个行老是合在一起的,同行、并进。到达顶了,你就没有什么行了,称之为自然而然,也叫自在,也叫逍遥。就这样去做。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普通的人也不是一劫两劫、千劫万劫,那叫三大阿僧抵劫。真正修的人把行圆满了之后,这个行就打破你的三大阿僧抵劫的束缚,弄不好百劫成佛、千劫成佛、万劫成佛,一下就成了,成就很快。这个行就叫圆满。
如来成了如来了,他照样有化身,他有化身世界、愿力世界,他照样在行。你看释迦佛坐着不动,实际上他一直在行。这个行是你看不到的行,这才叫真正的“大圆满行”。他可以化身无数,这叫行,这行才叫真正的圆满。别人达不到。
我们现在要的是什么?这两个人和和气气、高高兴兴,就如同这一家子两口子过日子一样,不争不吵、和和睦睦,称之为家和万事兴。走的路也不坎坎坷坷了,街道也不窄了,心也就没有不舒服了。意见不同的话,两人分开了,每人各带一把刀走了,回来之后再见面,吵起来了、打起来了,那就不行了。
这个行,用一个人的比喻,就知道了好多道理。
往期推荐
《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一讲:经首(一)《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一讲:经首(二)《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一讲:经首(三)《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一讲:经首(四)《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二讲:观(一)《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二讲:观(二)《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二讲:观(三)《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三讲:观自在上(一)《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三讲:观自在上(二)《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三讲:观自在上(三)《般若论著——心经略论》四讲:观自在下(一)《般若论著——心经略论》四讲:观自在下(二)《般若论著——心经略论》四讲:观自在下(三)《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五讲:菩萨(一)《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五讲:菩萨(二)《般若论著——心经略论》五讲:菩萨(三)《般若论著——心经略论》六讲:行(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