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解

2022/10/28 来源:不详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m.39.net/pf/a_4640703.html

《心经》起首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人人都知道“观自在菩萨”乃是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萨之一的观音大士的法号。

看过《西游记》,就一定会记得里面那总是在唐僧师徒临危难解时,施以援手的观音菩萨。白衣飘飘,端庄娴雅,从虚空中而来,又往虚空而去。不过按佛教的说法,这也不过是一个幻象而已。

“菩萨”是统称,使用范围相当宽泛。记得《西游记》里的唐僧常称年轻女子为“女菩萨”,在他是表示一种尊重的意思。实际上“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duo)”的简略。意思是求大觉的人,求道之大心人(发大愿的人)。当然作为菩萨已经是有相当功果的人了。不仅仅有愿景,更是已经证得般若智慧,能自渡渡人,有希望成就佛果(觉悟)的人。

重点在“观自在”,即以这三个字作为法号使用,必定有其特殊的含义。首先“观”这个字,日常我们自然而然理解为看或者观察的意思,一般与我们的眼睛联系在一起。从感官上论,我们看见的自然是有形体,有颜色的实物。但此处的宾语却不是一个实际物体,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这里的观与眼睛无关,而与心联系。

“心”这个器官比较特别,它没有直接的感觉官能,但总摄所有感官功能,是所有感官的君主。常常与“思”连用,称为“心思”。似乎起着大脑的功能,却又不完全和大脑一样起到理性的认知作用。而是介于感官的感知功能和大脑的认知功能之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心”,而比较忽略“脑”,大约正是因为,在人类的生活中很多事情只依靠理性的认知难以穷尽,根本无从把握。而“心”有其理性,更有其直觉的神秘性。

所以“观”乃是心观的意思,用心去体会,抛开过分随意,因而时常导致误导的感官直接体验;同时放弃人的有限的思考能力,放下人总是过分对自己的理智自信的危险。破除一切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种种执念,用心来观察自我存在的状态。

正如上文所说,“自在”是一个抽象概念,即可以描述一种物体存在的状态;也可以描述一个人的心态。在前一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以其肉体形象的现实性而不可否认。后一种情况,则是一个人心情的放松,内心的安然无恙,如初生婴儿一般。

合起来,“观自在”是用心感觉自我的存在,理解这个身体形象的塑成,需要怎样的条件。所有这些必要的条件源自何处,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发展以至于分解,最后又归于何处。另一方面,就是破除一切执见,不为世间形形色色的具体人事(有情)所牵绊,心中寂静,能感觉到缘起缘灭自然循环的无始无终,一切事理通达无碍,达到自身解脱圆满。

观自在菩萨,以圆融的智慧,观照自身,不以色亦不以空而生妄念。又称作观世音菩萨,以其时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