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同归般若习佛不可错过的十种善知识
2022/5/3 来源:不详善知识是佛教一个专用名词,一般来讲,知识在今天社会学里面就是指具有某种专门学问,那就叫知识,那就叫一门知识,或叫一门专业。
在佛教文化中,知识这个词,具有另外一种含义,知识就是朋友。我们要交一个朋友,必须知道这个人,认识这个人,光知道认识还不行,还要知道他的心,他的德行是什么,所以知识、朋友、善友、圣友、亲友,都是知识这个名词引申出来的意义。能够引导我们到达善处的,这种朋友就叫善知识,反之是恶知识,善知识是教导我们善法,引导我们到达善处,恶知识是教导我们恶法,引导我们到达恶处。
善知识是能引导人们走进欢喜之地的大导师,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法,使人走上正道的人。在六十华严经中举出了十种善知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Part1
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
此善知识能教导我们,时刻都安住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真实发心,要知道行菩萨道的修行人,也就是菩萨,佛家发菩提心的人,都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因为安乐不是求来的,而是在度化众生的无私奉献中,从无我中修来。
Part2
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
发菩提心后,还要修学善根,具足善根,才能生起清净善法,与菩提心相应的善法,需要精进修持,心存善念,口说善法,心行善事,做到不染尘埃,这些善根都需要很长的积累,善知识是指引我们修学善根的人。
Part3
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
学佛修行需闻思经论,如理作意开始,善知识能够指引我们在无漏的智慧中,指导下修学一切波罗蜜,修学善法,所以,是值得我们去亲近和恭敬。
Part4
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分别解说一切法,就是能够如实地告诉我们佛家何谓善法,何谓恶法,何谓世间法,何谓出世间法,令人心生欢喜。
Part5
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修学大乘佛法,就要发菩提心,菩提心要在我们不断地修行中成长、就不断成熟,菩提心越成熟,我们就越当明了和体会佛说的众生之苦,就越懂得救度众生离苦得乐的悲愿,也就越明确,能够教学我们谛察众生苦处,另而又能生悲心者,务必要亲近之,此缘不容错过。
Part6
能令具足辩才随问随答善知识
在精进修行学佛的过程中,智慧自然也在不断地深入进步,必然能具备善巧方便智慧。善巧辩才,能够令世人发心向学,趋入佛乘,这样的善知识可遇不可求,一旦遇到不容错过,务需亲近。
Part7
能令一切不着善知识
众生皆是凡夫,凡夫就是有漏杂染的果报,而凡夫之所以不能解脱轮回苦海,未能己从离苦得乐,重要原因就是我执的缘起,我执、法执杂染于世间,即便有所善法,也都是有漏善法,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如是行,如是修,使我们敢于直面当下,直面我执的善知识,实属难得,不易错过。
Part8
能令于一切劫行,
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是一生一世就能立竿见影的,但发心、发愿即是成佛因,众生无尽誓愿度,是菩萨行的典范。
菩萨缘何能够救度众生心无厌倦,因为有智慧成就无我,无私无我境界,自然不绝身心疲倦,慧眼视观众生,无有凡夫相,能够以如理思维法界缘起,自然就能心无厌倦。看听似乎遥远,但若有善知识告知我们闻思经论,在经论中获取无量佛陀教导的智慧指引善行,无量无边福报功德也。
Part9
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佛菩萨,普贤菩萨,所表示的就是行愿的力趋,经典中常见普贤菩萨十大愿。佛家经典《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就把普贤菩萨的无边愿力,镌驻于文字般若之中。如果我们能够闻思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精进修行,就能培养菩提心,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也就如亲近普贤菩萨这位善知识,无量智慧。
Part10
能令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经典中,以上九种,最后都统归一切入佛智,般若不离万善,万善同归般若,从发菩提心开始,成佛的因便已种下,缘起动念,修学佛法,成就佛果,广度无量众生。
文:顿顿
图:南海佛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