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没有生离死别,却

2025/6/15 来源:不详

01

莫高窟藏经洞中,有一卷《般若心经》,经书的后面记叙了一个故事。

大约是公元年间,北宋的一个举人叫赵兴德,外出游玩行至敦煌的时候,不巧遇到战乱,大云寺的和尚们为了避免经书被毁,于是提前准备将经书迁移到莫高窟。

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这位赵举人也赤诚发愿,手抄了一部《心经》放置与莫高窟中,而这位流落异乡的赵举人也只发了两个愿。

一愿:国家安泰,百姓康宁。

二愿:甘州小娘子受此善业,不溺幽冥,不受苦楚,获福无量,喜乐安康。

这位甘州小娘子是赵举人的什么人?无人得知,或许是在家等他归来的妻子,也可能是他青梅竹马的恋人,还有可能是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爱人。

无论是什么人,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甘州小娘子是赵举人的心中非常重要的人。

战乱就在身边,前途未卜,生命堪忧,在小爱之上先取大爱,希望国泰民安,百姓能免受流离死伤之苦。宏伟的愿望之后,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事情了。

藏于内心深沉的感情,或许波涛汹涌,或沉淀已久,但释放出来,却如涓涓溪水,平静温和,因为没有表白之言,也没有倾诉之语,让人察觉不到其中的深情。但能跟国爱放到一起的感情,又怎会普通平凡呢!

金庸所写的小说《神雕侠侣》中,王重阳在外领兵打仗,战事吃紧,但是仍会抽出时间给林朝英写信,信中没一句涉及儿女私情,写的只是兵鼓金革的战事。

当时杨过看的时候,还觉得王重阳固然男子气概以国事为重,但对林朝英未免有些寡情。

小龙女却理解王重阳,在这每封信中,军情艰难紧急,王重阳在如此困厄之中,仍不忘给林朝英写信,若不是每日念念不忘,又怎么会如此殷勤。

大多数人总是感动于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有生死相随的坚贞,但是成熟长久的感情,是不耽于爱,除了感情之外还有别的事情,只是将内心深沉的感情化为一种本能,跟随着自己的一生,在细微处闪现发光。

02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病重之时,家中请道士来接引,须对道士忏悔自己一生的得失。当道士问他有哪些忏悔之事时,王献之默然良久,最后终于道:“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不觉得一生做过什么值得后悔的事,除了与郗家女子离婚。

郗家女子是王献之的原配夫人郗道茂,是王献之舅舅家的表姐,东晋重臣兼书法家郗鉴的孙女,当时郗家也是东晋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两人青梅竹马,又门当户对,年纪一到便结婚了。

两人少年夫妻,情深意重,又志趣相投,花前月下不知道许下了多少白头到老的誓言,可惜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清峻飘逸,高迈不羇,风流蕴藉,为一时之冠。

因为才貌双绝,被众多女子所追捧,其中就有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司马道福最初嫁给了桓温次子桓济,因为桓济犯了罪被流放,司马道福离开了他,重新回到宫中。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算是二婚也能想嫁给谁就嫁给谁。于是司马道福看上了王献之,但是王献之已经娶妻,公主不可能做妾室,只能以皇家权威逼迫王献之休妻。

王献之与郗道茂感情深厚,自然不愿意休妻,虽然王家是高门名族,但也不足于与皇家抗衡,而且郗道茂的父亲已经过世,郗氏家道中落,也无法为郗道茂撑腰。

面对强大的皇权压力,家族无法替自己支撑,但他仍然以个人渺小的力量抗衡,他故意用艾草烧伤自己的双脚,至后半生常患足疾,然后对公主说:“跛脚,不堪匹配公主。”

做了这么大牺牲仍无济于事,新安公主嫁定了他!

休妻之后,王献之与新安公主过得并不幸福,很多年之后才有了一个女儿王神爱,也就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

东晋时期,大多人都喜服丹药,王献之也不例外,加上本就有足疾,在四十三岁那年就逝世离开。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那个曾笑言自己的书法胜过父亲,不屑嗤道“世人哪得知”傲然明朗的少年,洒脱不羁如星辰般耀眼的少年,暮年将至,回顾一生,糊里糊涂忘记了很多事情,可是只有相思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至死都伴随着自己,永远无法忘怀。

03

汉武帝年间,巫蛊之术盛行,一场盛大的“巫蛊之祸”牵连四十多万人。一时人心惶惶,各各自危。

有人借着这场混乱,造谣陷害,致使朝中多名重臣株连被杀。乱势冲天,直逼皇宫,迫使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双双自杀,家族也被灭,一时长安大乱,血流成河。仅有太子刚出生几个月的孙子刘病已幸免于难,一直收养在牢狱之中。

两年之后,汉武帝幡然醒悟,重查当年巫蛊之案,还太子清白,并释放刘病已,恢复其宗谱,又将其养于掖庭。

汉武帝驾崩后,其子刘弗凌继位,也没有对前太子的孙子刘病已赶尽杀绝,刘病已才得以安全长大。

刘病已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他性格爽朗,高材好学,喜欢游侠,广交好友,并在此期间认识了一位平民女子许平君。

因为都到了成家了年纪,由长辈做主,成亲结婚,如普通的夫妻一样,两人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只是搭伙过日子罢了,相互扶持,相互依靠。

成婚第二年便生下了儿子刘奭,若是这样平凡的过一生,对于两人来说也是一种幸福,但刘病已作为皇家子孙,注定无法普通。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凌无嗣驾崩,以霍光为首的一批大臣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没想到刘贺荒淫无道,仅27天就被废了。之后霍光又将刘病已迎回皇宫,立为皇帝,是汉宣帝刘询。

刘询初登基为帝,根基不稳,朝中大权全部在霍光的手中,几乎朝中所有人都以霍光马首是瞻,刘询自己也觉得与霍光同车“如芒刺在背”心里害怕的很。

登基之后就是立后,当时宫中除了原配许平君之外,还有一位是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朝中多人上书请立霍成君为后,刘询都沉默不语。

第二天上朝突然颁发了一道很奇怪的诏书,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找不到了,众卿家能否帮忙寻找。”——“上乃召求微时故剑”

大臣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更不用说相濡以沫的妻子了,于是又上书请奏立许平君为后。

刘询也知道霍光权倾朝野,一不小心也会像刘贺那样被废,但是许平君在他贫困之时,一直陪伴左右,帮助他照顾他,用自己柔情让他这个落魄的皇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

刘询知恩感恩,用这一道含蓄的诏书,表达出自己强烈的坚持,给了自己发妻应有的名分。贫贱不相离,富贵仍相守。

许平君尊为皇后之后,霍光的妻子霍显非常气愤,她以为以他丈夫的权力,他们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没想到还是没有实现,于是她开始计划别的阴谋,在许平君怀孕生产之时,买通女医给许平君下毒,许平君不久毒发逝世。

汉宣帝刘询悲痛异常,要彻查此事,但这件事情最后还是被霍光压了下去。

刘询知道之后什么也没说,重新振作,处理朝政,立霍成君为皇后,并且给霍家的人封官赏爵,对霍家优待至极。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通过多年暗中运作,慢慢的将政权转到自己手上,逼迫霍家造反,然后一举歼灭霍家,紧跟着就是给霍成君下废后诏书。

多年隐忍谋划,是为国家,也是为给自己心爱的人报仇。对于国家他也始终承担起作为君主的责任,没有沉溺于失去爱人的悲痛之中,他勤俭治国,整顿吏治雷厉风行,迎来了大汉历史上著名的“中兴时代”。

史书上不会详细记录一个男人的悲痛,许皇后逝世之后,汉宣帝将她葬于杜陵南园,那也是他为自己所建的陵墓,“生则同室,死则同穴”这是一个男人对妻子的承诺和责任。

“故剑情深”“南园遗爱”一个帝王的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浮华表象,也没有能够流传下来的特殊恩赐和恩宠,甚至两人之间的互动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仅仅一道没有任何表白言语的诏书,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贫女跟一位帝王之间平和温情又深刻的爱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