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华严经中的四句话,越读越开悟
2025/5/5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佛门中有句话,叫做“不学华严,不知佛家富贵”,《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它在汉地佛教丛林中被誉为“经中之王”。这部经因何特殊之处,而赢得如此之多的溢美之词呢?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为文殊、普贤等菩萨所说,这部经典将三藏十二分教,尽数含摄其中,就像“帝释天之网”,珠网上点缀着珍宝,每颗都映出其它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道出了圆融无碍的“一真法界”境界。
佛陀教化众生讲求“应机”,此经虽然是对大菩萨宣说,但文字却不晦涩,且妙喻纷呈,机语隽发,令人有常诵常新之感。本文中选出下面四句佛语,以期与诸位同参共沾法喜,空灵美妙的语句,越读越能令人开悟。
第一句,若记有我人,则为入险道。
佛陀成道时说:“奇哉奇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可证得。”何为妄想执著呢?不知五蕴皆空,认为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为“我”,这就是妄想。由此而生的人我之别,你多我少,你好我坏,就是执著。
《楞严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如果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有人我之别,就容易落入外道。譬如发心不正,学佛修行是为了让自己显得博学,甚至高人一等;行善布施是为了名声,乃至回报。
第二句,所作众善为众生,悉以智慧而回向。
所谓回向,乃梵语意译,意为将自己所作善行功德,回转趋向于所期。古德有言,众生行善积德,要及时回小向大,不住于心,不留于口,否则就容易随烦恼习气流散。
对于我们大乘佛法的行者而言,要以己之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期望自他共成佛果。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回向如同用一支蜡烛可以点燃千万支蜡烛,自身光明不会有减弱,眼前的光明反而更大。所以佛子修行过程中,早晚课后,切记要做回向仪轨。
第三句,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
精进为菩萨六度波罗蜜之一,它又被称作精勤,即勇猛修习善法,断除恶法。《成唯识论》中有言,“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也就是说,佛门所说的精进,是在般若智慧的指导之下,断除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
如果偏离这个初衷,精进就变成了“攀缘”。譬如有人努力修行,目的是求名闻利养,因而别人念十部经,他就要念一百部。再比如佛世时有位阿那律尊者,为学佛法不眠不休,最后眼睛都坏了。如此一来,非但不能断烦恼,反而被烦恼所困。
第四句,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习广大善。
善知识是佛门术语,梵文音译作迦罗蜜。《大品般若经》称“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之法及一切种智,而使人欢喜信乐者”为善知识。
对于我们学佛人来说,善知识常可遇而不可求,因为通过经文可以看出,善知识要对佛法有极深的造诣。再者善知识还要有大慈悲心,当我们在修行上遇到障碍时,能从旁点化,让我们疑云骤消,茅塞顿开。
一部《华严经》,皇皇百万余言,文中的四句佛语,仅是恒河一沙。不过,若能在修学经文的过程中,明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之理,修六度四摄、庄严佛果之行,则可入正觉华严三昧,若得华严三昧,可谓近乎于成佛。此处引《无量寿经》为证:“得佛华严三昧,宣畅一切经典。”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