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传奇话里藏着凛然禅机,请教,哪

2025/3/28 来源:不详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在资州德纯寺,释地藏结识了道一,这是一位注定要震惊天下的禅者,一位流芳千古的高僧。

道一俗姓马,容貌奇异,走路像牛行,眼神似虎视,后世称马祖道一。

公元年,处寂大师行将谢世,遣人将无相召回德纯寺,将衣钵传授给他,说道:“善自保爱,觅好山住去。”

处寂谢世后,无相成为剑南禅法的第三代嗣法传人,但他没有出任德纯寺住持,依旧回到天谷山隐居坐禅。当时,年轻禅僧道一在渝州受具足戒后,暂住长松山,时常来拜访无相,或一同坐禅,或交流禅修心得。

一来二往,道一自然也结识了释地藏,三人经常一同交流心要,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那日,道一约了释地藏,一同来天谷山造访无相。

黄昏时分,他们三人在茅屋前的石头上品茶,忽然听到那边的山岭上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歌声:

一杖一袈裟,天涯又海涯。

风霜铜钵里,辄幻妙莲花。

抬头,前面的山坡上走着一位脚穿草鞋、手拿禅杖、头戴斗笠、腰挂瓶钵的禅僧。他走如行云流水,分外洒脱;唱得无拘无束,旁若无人。

无相看天色将晚,好心地问道:“请问禅师,您可有住处?”

没想到,那云游僧反问:“请教,哪里可住?”

三个人从他那看似普通的话里,都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凛然禅机。《金刚经》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法无自性,故为无所住。无住,正是修行人孜孜以求的“空性”状态。既然是空,如何住?因而,当云游僧问哪里可住时,他们三人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更没想到的是,那僧又问:“你们不是号称‘住山人’吗?怎么连个住处都不知道?那么,再请问,哪里不可住?”

是啊,法无自性,虽然无所住,却也随缘而生。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也就是说,随缘放下,十字街头也能安禅。再说,就是从云游僧的角度来说,山洞、树下,何处不能安眠?

释地藏感到他的口吻有些熟悉,不知为什么,心中忽然想到了十多年前他在泰山朗公寺所遇到的那个神秘的云游僧。因而,他追问道:“请问禅师,您从哪里来?”

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会说“从来处来”,然而,再次出乎三人的预料,那僧实实在在地回答说:“从南岳怀让和尚处来。”

南岳怀让乃六祖慧能高足,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年)住于南岳衡山般若寺观音台,宣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与青原行思的法系,同为南宗顿禅两大法流。

慧能乃是一个不识字的樵夫,然而,五祖弘忍却偏偏将禅宗衣钵传授给了他。因而,他们对慧能弟子,南岳怀让的禅法颇感兴趣,道一出面问道:“南岳禅法如何?”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这“三无”,可以看做是六祖慧能所传的顿悟法门的总则,也可以称之为禅宗修行的总纲。

无相、释地藏、道一这三人,都曾在禅修上下过工夫,一听此言便豁然开朗。古人云:一灯之光,能破千年黑暗。

信不虚也!

等他们回味过来,哪里还有云游僧的影子?苍苍莽莽的山野里,随风传来他随心所欲哼唱的歌声:

春听莺歌燕语,妙乐天机;

夏闻蝉鸣高林,岂知炎热?

秋睹清风明月,洞悉禅意;

冬观雪岭山川,清净世界……

好一幅禅客四季生活画卷!年轻小僧道一心驰神往,不禁怦然心动。第二天,道一便约了释地藏一同告别无相禅师,离开资州,云游天下去了。

这一年是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