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和禅宗区别
2023/3/28 来源:不详天台宗和禅宗区别是:起源不同、思想不同、特色不同、宗教经典不同、宗派的依据思想体系不同、宗派的创始人不同、宗派的宗义不同。
起源不同: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际的法华宗又称“天台宗”,是中国最早本地化的成熟佛教宗派,“天台宗”这一称谓本身实际上包含着相当明显的地域含义,但历史上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还应包括以荆州和衡阳两大祖庭为中心的支系学理,因此历史上“天台宗”的称谓正式提出至中唐湛然以前通常被称为“华宗”。
禅宗相传菩提达摩(南朝宋末人)成立,达摩北魏末在洛阳活动,提倡二入四行修禅原则,以《楞伽经》授信,弟子有慧可,僧璨在为再传。以徒弟为道信,弟子弘忍立东山法门,成为禅宗的五祖,门下分为二京弘法,一度出名,其中神秀、惠能两人分为北宗渐门和南宗顿门,住在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为三帝国之师,弟子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惠能可居韶州曹溪宝林寺,门下甚多,以惠能为六祖,被称为“南能北秀”。
思想不同:天台宗《法华经》思想是法华宗义理学说创造和推衍的核心依据,同时,《法华经》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其自身具有隋唐文学和千丝万丝的关联,更直观地体现法华宗与文学的因缘关系,因此论文俗称天台宗为“法华宗”,台宗思想是一种以“中道实相”说为中心的义理,它表达了这种学理体系中的美学意蕴被“实相境界”所强调,包括能够抹去一切的直觉境界,主要体现在“一念三千”的学说中,同体圆融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三谛圆融”说中,真正庸俗的日用境界,主要体现在“诸法实相”学说中。
禅宗,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奠基人,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特别是中国佛教史的一大改革,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在唐末五代极为兴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高峰,对中国古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禅宗佛学的特点在于其高度合理化,几乎没有神学气息,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后世禅宗流入禅语机锋,呈口舌之辩违背禅宗本意,禅宗强调心性运用,以明心见性为宗旨,为中华气功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色不同:天台宗天台宗和禅宗、华严宗都是中国佛教大师为适应本民族文化而创始的,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
天台宗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双美”,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中,华严、法相、三论诸宗偏重于教义理论的发挥,禅、净、律、密诸宗偏向观行实践的进取,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观”二者,使之一体化,天台宗讲“真空妙有”,有其“真空”,一念一尘,法界无相,万物一体,正因其“妙趣”,森罗万象,头立稳,缘起三千,法界无碍。
禅宗禅宗特色简洁明快,走向心源,它不经教导,不从外求,只靠自力,不靠近处,提倡自我性的自我度,在理论和实践上,禅宗力求精简,通过快刀斩乱麻去除众生的一切妄想情识,保持合乎情理的身材,彻底领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禅宗特别强调“悟性”这个字,在于众生与佛的本质区别,即这个“悟性”,“吸引众生,悟性即佛”。
宗教经典不同: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旨,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大般涅盘经》为扶疏,以《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骥的天台三大部分是同宗的根本典籍。
禅宗《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是禅宗的佛典,《百丈清规》是禅宗的律法,百丈禅师认为,「瑜伽菩萨戒」与「璎珞菩萨戒本」虽是大乘,但佛陀根据印度的情况而制定的戒律,不方便勉强适用。还有“大般若经”“首楞严经”“楞伽经”等。
宗派的依据思想体系不同天台宗是以鸠摩罗什翻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引进从印度传来的中国和发展起来的各派思想,重新系统地组织起来的思想体系。
禅宗主要以鸠摩罗什《金刚经》为蓝本,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取自“大学”“知后有定,定后能安,静后能安,安后能想,想后能得”,一般称为禅定。
宗派的创始人不同:天台宗创始人是创始人智骥,居住在浙江天台山,故称天台宗,智姗(公元年农历2月16日—公元年农历8月3日),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人,俗姓陈,字德安,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公安县)人,先祖颖川(河南许昌),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禅宗创始人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被称为略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根据《续高僧传》,南印度人,属于刹帝利喀斯特,是通彻为了乘坐佛法,修炼禅定者而推荐的,他是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
宗派的宗义不同:天台宗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的思想该宗将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分为五个被称为五时教的不同时期,它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盘时,一心同体,三谛圆融是圆教的教义,表示诸法无碍,事理圆融,天台宗以自宗为圆教,其他宗属于前三教。
禅宗的宗义,就是把心集中在法的世界里,一心一意地去探究,原来的样子是什么,在心愿之间学习,领悟真心,这叫做参禅,叫做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菩萨禅、次次禅、吨超禅,禅宗的传心印、不立文字被称为“教外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