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拍卖鉴赏二
2023/3/19 来源:不详张廷济跋商周金文册
董其昌楷书《心经》
作者董其昌
作者生卒—
形式册页(五开九页)水墨纸本
尺寸24.0×13.0cm.91/2×51/8in.约0.3平尺(每幅)
创作年代丙寅(年)作
题识因观颜鲁公《田神公八关斋会记》,拟其笔意书此经。米元章重颜行,而不许颜真书,故无楷行世,亦是缺陷。张长史《郎官壁记》,乃狂草之筑基也。丙寅九月念三日,青浦舟中记。同观者俞彦直、陈卧子孝廉,许令则逸士。其昌。钤印昌鉴藏印宝唐阁、神品、巢松卧雪、周寿昌荇农氏所藏、沦蕃侍观、惕安心赏、李筠闇秘匧印、临川李氏、筠庵所得、褧孙精鉴、赵时棡印、阳羡玉庐潘氏曾观书画之记、阳羡潘叔英印、筠盦所得、雅宜山斋珍藏印、林宗远收藏印签条1.沈剑知题:董文敏书心经真迹。沈剑知敬题。钤印:故家子、肖形印2.周荇农题:董文敏公楷书心经。宝唐阁珍秘。钤印:长沙周氏、周荇农出版《明董思翁书多心经真迹》单行本,艺苑真赏社,民国珂罗版。
董其昌中年以后,其书风行天下,求索者遂无虚日。故每以行草酬应,极少以小楷赠人,尝见其所书小楷千文,动辄数年始毕。可见其矜持之态,不轻动笔也。此册作于他七十二之晚年,舟中无事,遂以精楷抄心经自娱,所谓“作意书”也。他自称:“当吾作意,赵(孟)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董书又好用淡墨佳纸,故点划每有浓淡变化。书法讲究用墨,当自董其昌开始,故此册之贵重可知。况笔笔着意,力不虚发,秀灵中更见生拙之态书卷之气,是其精作无疑。曾经李瑞清收藏,沈曾植题云:“老笔益嫩,斯为化境。”袁励宸称则曰“刚健含于婀娜,允推神品。”可称的评。封面签条为沈剑知所题,沈剑知建国初期任职于上海博物馆,古书画鉴定家,尤精于董其昌研究,识者勿忽。
董其昌行书临晋唐名迹
作者董其昌
作者生卒—
形式手卷水墨绫本
尺寸引首:23×.5cm.9×40in.约2.2平尺书法:23×cm.9×/8in.约5.4平尺
题识董其昌临晋唐名迹。钤印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引首朱孔阳题:香光墨宝。戊寅(年)冬十二月,云间朱孔阳题于海上云深处。钤印:云间朱孔阳印、云裳书画、不可不可庵、虎口余生释文宰相安和、殷生无恙。今日天气佳,汝定来行不。寒食只数日,得且住为佳耳。王右军叶公好龙,已遇真物。罗汉测佛,未了圣心。李北海兰虽可焚,馨不可夺。今日天气佳,可更拨三四人同行。张伯英折木叶以方洁,采薇芜以养性。鱼龙起没,人岂易知者哉?褚登善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作醉僧图。怀素说明朱孔阳(-),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字云裳,晚号庸丈、龙翁。十六岁从师学医。清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后在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浙江省抗敌后援会常委及杭州留守、万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华方总干事。年后寓居上海,任迁沪的金陵女子神学院、金陵神学院文史教授。生平爱好金石书画,为文物鉴赏家兼收藏家。建国后,发起成立上海美术考古学社。年辑成《殷墟文字考释校正》。年应上海中医学院医史博物馆之聘,征集、鉴定医史文物资料。历任杭州市文管会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傅山小楷《金刚经》
作者傅山
作者生卒—
形式册页(十七开三十三页)水墨纸本
尺寸28.5×11.5cm./4×41/2in.约0.3平尺(每幅)
创作年代辛卯(年)作
题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辛卯,书奉枫仲居士持诵。傅山。钤印傅山印、我是如来最小之弟鉴藏印伍氏南雪斋书画之印、曾藏王惕安处裱边徐邦达题:右傅青主书经徐邦达鉴定真迹。钤印:邦达书画、徐邦达出版1.《傅山》,第-页,谦慎书道会,年。2.窦元章:《傅山六种小楷经刚经考论》,《中国书法》,年第3期。展览“傅山展”,谦慎书道会特别企画,年1月11日-20日。说明(一)世人了解傅山生平所作多狂草,然其真书细楷精如毫芒,风格多样,存世数量亦不少,仅《金刚经》就有十几种。在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傅山书与景朴居士的小楷《金刚经》落款中,自署“是为第十二卷”,意指写的第十二本《金刚经》。此后,傅山又至少写过两本:一本书于康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另一本书于康熙六年(),赠予好友曹溶(字秋岳)。根据时间推算,傅山至少写过十四种小楷《金刚经》。后世所见到的版本只有两种:一为山西书局一九三六年初版本,书于顺治十一年()冬;二为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初版本,书于顺治十二年()冬。令人欣喜的是,近些年我们又陆续发现了四种新的版本,目前见到的傅山小楷《金刚经》有六种。六种小楷《金刚经》虽风格有异,但审美上整体表现出一种如古井沉潭、老朽坐禅、闭门悟道的浓浓禅意。把观赏者带到了庄严肃穆的清净佛地,如同听他向我们娓娓动听地朗读佛家经典,使我们屏住气息,体会到心灵的震撼。整幅作品笔势劲健,精气内敛,达到了天人合一、人书合一的艺术境界。此辛卯本,纸本,高28cm,宽11.5cm,册页,三十三页,每页六行。卷首有“我是如来最小之弟”白文闲章一枚。落款“辛卯书奉枫仲居士持诵。傅山”,钤“傅山印”白文一枚。“辛卯”为顺治八年(),时年傅山四十六岁,枫仲,即戴廷栻,傅山三立书院的同学,后成岁寒之友,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收藏家。顺治七年()末,傅山第一次到祁县造访戴廷栻,一直住到第二年的初春,此本《金刚经》可能是傅山受好友之请在戴廷栻家中所书,是目前已发现傅山小楷《金刚经》最早的一本。(引自窦元章《傅山六种小楷经刚经考论》)(二)是册曾经伍元蕙、王祖锡鉴藏。1.伍元蕙(清道光-咸丰间,19世纪),字良谋,号俪荃,又号南雪道人。广东番禺人。钦赐举人,官刑部郎中。性好书画,收藏甚富。曾收藏过陆机《平复帖》、唐人双钩王羲之《雨快帖》和《兰亭残本》《唐人写经》等晋唐宋元明人书迹。2.王祖锡(-),字二朗,号孟麟,别号惕安,浙江嘉兴人。清末书画鉴赏家。
黄道周楷书《孝经》
作者黄道周
作者生卒—
形式册页(十八开)水墨纸本
尺寸23.0×26.5cm.9×/8in.约0.5平尺(每幅)
创作年代崇祯辛巳(年)作
题识右经十八章,千七百四字。去“以孝其大”四字,共千七百字。桓谭称“《孝经》千七百七十二字”,今文无七十二字。王逸、刘炫本加《闺门》一章,四十余字;又于《圣德章》分三章;及《庶人章》多数“子曰”耳。不知孔安国原本如何?如今石台本云“与刘向所较颜芝本更无异同,则今文即古本也”,殊不然矣!往年疑庶人之孝也,当有引诗。今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皆着“盖”字,至“庶人”着“此”字,语意轩轾,似轻却庶人一边,如轻却庶人,又不应总结《天子》至《庶人》一节。文意破漏,不如引诗足五孝之完也。紬绎千次,竟似首章缺一结语,末章缺一引诗。若移《天子庶人》一节在“始于事亲,终于立身”之后,则“终、始”二字意义圆明;推“无念尔祖”之诗在《诸侯》之章,则前后安好矣。所繇《孝经》初置学宫,单文散乱。匡衡首引《念祖》之诗,以为(引)仲尼引为《孝经》之首章,遂无敢动移者。其实引在《天子》、《诸侯》间亦得称《孝经》之首章也。生千载下,稽古多疑,不如存之以俟来哲。后有述者终以进结明终始之旨,退诗备五孝之文,为此经要义也。郑玄诸家注,既不知《孝始孝终》为首篇,原文凿空臆说。陆粲诸家本,又不知《圣德篇》原有二章,浪入《闺门》为二十二章。大家愦愦,反不如引《豳风》足《庶人》之章为明快矣。崇祯辛巳长至后五日,黄道周书于白云库下。钤印黄道周印(二次)、石斋鉴藏印费念慈印、西蠡审定、绎明藏释文孝经正文。黄道周谨书。(详文略)
陈淳草书《春词》卷
作者陈淳
作者生卒—
形式手卷水墨纸本
尺寸引首:34×95.5cm./8×/2in.约2.9平尺书法:34×.5cm./8×/8in.约11.3平尺后跋:34×cm./8×/8in.约3.5平尺
创作年代嘉靖戊戌(年)作
题识嘉靖戊戌夏日,白阳山人道复。钤印复父氏、白阳山人释文东风飘飘不绝吹,游蜂舞蝶相追随。名花娇然媚晴昼,深红浅白纷差池。高堂列筵散罗绮,朱帘掩映春无比。歌声贯耳酒如渑,醉向花前睡花里。人生行乐当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花开花谢寻常事,宁使花神笑侬醉。引首张大千(-)题:白阳山人春词。辛未(年)六月题于大风堂下。蜀人张爰。签条张大千题:白阳山人书春辞。乔峰仁弟嘱题。辛卯(年)夏,爰。钤印:张爰后跋1.张大千题:己丑(年)八月二十三日,将归于成都,留赠乔峰仁弟足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千秋愿2.叶恭绰(-)题:白阳书法在明代足与祝希哲、王雅宜抗衡。虽为思白弟子,其书法绝不出于董也。此卷纵逸劲拔,颇类怀素、雪菴,清代已无人能之,固是佳品。遐翁。钤印:恭绰3.邓尔雅(-)题:东风飘飘不绝吹,游蜂舞蝶相追随。名花娇然媚晴昼,深红浅白纷差池。高堂列筵散罗绮,朱帘掩映春无比。歌声贯耳酒如渑,醉向花前睡花里。人生行乐当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花开花谢寻常事,宁使花神笑侬醉。第七十八癸巳(年)上巳。乔峰同学属。邓尔雅录于香港。钤印:邓、尔、六十以后作鉴藏印大风堂、张季爰印、李乔峰
张瑞图行书武夷诗
作者张瑞图
作者生卒—
形式立轴水墨绫本
尺寸×48.5cm.1/8×/8in.约11.4平尺
题识游武夷。果亭山人瑞图。钤印瑞图、书画禅释文灵异杳难寻,闲云锁翠岑。到门危石倚,入涧小桥临。衣服居人别,桑麻阅世深。殷勤谢渔父,相送出花林。按语张图瑞此轴,劲毫浓墨,奋笔疾书,倾斜倚倒,一气贯注,虽时露其尖利本色,但气酣力沉,并无佻沓之病。张壁观之,如骏马脱缰,有嘶鸣腾跃、啸傲千里之势。读之令人气旺。
张瑞图行书
作者张瑞图
作者生卒—
形式立轴水墨绢本
尺寸.0×45.5cm./2×/8in.约8.1平尺
题识白毫庵瑞图。钤印张瑞图印、此子宜置丘壑中(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张瑞图》37印,页)鉴藏印半丁所得、竹环斋签条陈半丁(-)题:张二水绢行书。陈年藏并题。钤印:陈年、竹环释文尝登高山,下视城市,殆如蚁垤,不知其间几许人。凭高望之,真堪一笑。山之高于城市几何,已自如此,真仙在太空中,下视尘世,又何啻蚁垤耶!按语张瑞图作书行间极宽,字距极密,将它张之壁间,远观如线断珠落,急流直下。此幅真力弥满,力透绢素。历时近四百年,绢底已暗而精神不减,是他写得很得意的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