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28惊叹古玉显微雕方寸之间藏
2023/2/17 来源:不详《心经》
首都博物馆藏“宣和”经文玉勒子:
这件玉勒子高5.8、直径1.4厘米,羊脂白玉质,细腻润洁,标注:宋代。勒子外呈八角管形,内为中通圆孔。如此微小的规格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约仅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小拇指一般大小。但这样一件小儿又小的玉器,却堪称无价之宝。
为何如此认为?因为如此规格微小的一件玉勒子上,竟然通体各面用双勾阴文刻出楷书体直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计16行、字。“字体小如芝麻粒般,笔触纤细如游丝、娟秀飘逸,显示了纯熟高超的琢刻水平。”
惊叹之一: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应该还没有放大镜吧,用刀(砣)在很小的玉勒子上雕刻经文,字体小如芝麻粒般,这种微雕技术是如何产生的?要知道,宋代文字可不是今天的简体字,都是繁体,就经文开始的第一个“觀”字就多达24画,小如芝麻粒般是怎样刻画的,更何况古书经文多是笔划繁多的字。这样的笔触已经不究竟是纤细如游丝,应该是纤细如毫末了。
唐欧阳询书《心经》(局部)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又简称《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博大精深、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式的佛教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日常课诵必备的经典。《心经》全文仅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玉勒子微雕上另外多刻出的32字则是《心经》正文之外的造价缘起和款识内容了。落款为“皇宋宣和元年冬十月修内司玉作所虔制”。修内司是官署名,北宋、金、元时期皆置此官署。宋朝修内司属将作监,掌宫殿、太庙等皇家园囿的修缮事务。则这件雕经文玉勒子是皇家御作了,堪称国宝。“宣和元年”为年,历经近九百年沧桑,所刻字体仍清晰易读,是极难得的铭刻玉器。
惊叹之二:经为佛家“三宝”之一的“法宝”,写经造像功德无量,北宋大内修造如此精致法宝,必为帝王皇家所钟爱之物件,集国宝、法宝于一体的小小玉勒,其含藏的文化价值无以估量,堪称无价之宝。
宋赵孟书《心经》(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