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般若波罗蜜心经,度一切苦厄,给迷茫的生

2022/10/31 来源:不详

《般若波罗蜜心经》一直被认为是大乘佛法教义之总纲。读它便能读出般若经的精髓。但说得容易,佛教佛法实则晦涩难懂,难以参透。

《般若波罗蜜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观自在菩萨度过生死河,深度入定、到达彼岸之时,便彻底知道了色、受、想、行、识五种本质皆是空,世间苦厄,虚妄而已。

这是对般若波罗蜜多至高境界的赞评,去除烦恼,解脱生死,破除痴暗照见无明虚妄,达到彼岸,达到无上涅槃,真正地彻底地除掉众生之苦,是不应该惑疑。

因为看不破,参不透,放不下,人生才有如此多的痛苦。

我们周遭的鼓噪充塞耳鼓,世俗的经网遮覆了人性中许多美好的东西;终日奔波苦,为钱财,为名利,为地位。当生活的意外到来之时,每个人又都脆弱得不堪一击,每个人都痛苦不已。

然而,那些开悟的禅师,在自身与现实的撞击中却能电通光透,闪耀出光照千古的机锋。他们超拔于红尘之上,长袖飘飘,脸慈悲,在对人间万象的徐疾指点之间,敷演妙谛,阐幽发隐,犹如夭雷轰转而又温煦高迈,足具警醒世人的伟力。他们以禅者之身克己而为,身体力行,大智大勇,洒脱神奇。什么名利,什么生死,通通宛若过眼云烟。

一切众生打破迷情妄执,启示解脱法门达到生死彼岸,处处即色明空,层层破妄显真,阐述诸法皆空之理,从世间有情的五蕴至空到出世间的无智无爱。

因空得彻底,故不取一切相,却能达到见性的实相。实相,本具真如之心。迷者则是凡夫,悟者是诸佛菩萨。迷则生死无尽,悟则生死解脱。我们没办法一步登天,慢慢来也好。

凡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有爱有憎,有喜有悲,因而会受到伤害;而修行之人在面对客观事物时,应像镜子照人一样,无爱无憎,以一种平静心态来对待万物,因而不会受到伤害。

第五段落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至“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是修持妙空之法宝,因不执著便是无所得之境界。第六段从“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至“究竟涅槃”。是众生远离迷惘得到解脱、清净,到达生死的彼岸。

第九段从“即说咒曰:揭谛揭谛”至碆菩提萨婆诃”。是表达佛菩萨救度众生的悲心深切,无尚的重重启示,处处的指要让众生早早的得到解脱速离苦海而登清净涅槃的彼岸。言至终词,望众生读后脱离苦海,回到彼岸。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