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福报,而不修无我空慧,这种福报并不圆

2022/9/30 来源:不详

被赞叹为福、慧两足尊的如来

01.

明代高僧莲池袾宏大师,不仅精通佛典,智慧高超;并且还能够以佛法义理的种种观念,去思惟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典故。比如,在太史公所著的《史记》之中,专门有一卷,叫做《货殖列传》。货殖,就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在秦汉时期,这些大商贾有些被称为“素封”之人,这是说他们的富贵程度,堪比封君。

莲池大师深知,世间的种种富贵,其因缘是从布施中来。布施,是大乘菩萨六度万行中的一类。因此,布施是积累世间福报的一项修行。布施虽然可以积聚福报,但大乘佛法讲求的是福慧双修,如来也因此称为福、慧两足尊。

02.

福报,是世间法;功德,是出世间法,与能断我执的般若智慧相应。莲池大师说,能够修得富贵果报的人,大抵上有三类:这第一类,他们不光能够修布施,还能够听闻善法,持戒自律。更为关键的是,这一类的佛子,能够正念般若智慧,在修持布施、持戒等善法的同时,观察思惟我空、法空的空性正见。如此一来,他们来生不仅能够有富贵的果报,并且其心清净,能安住在般若智境上,这样的佛子,即便是在家修行,也足以被赞叹为“有发僧”(赞叹这类善居士,是留着头发而心出三界的人)。

这第二类人,也是能够坚持修行布施、持戒的佛子。可是,照比第一类,他们的功德上略有不及,也就是说他们在般若正念上,是有所疏失的,这就导致其正信之心不足,可能会有所退转。正念不足,信心退转,这是佛子必须要留意的过失。

第三类人,虽然懂得布施的道理,也能感得富贵的果报。但这类人并不懂得系心于般若正念之中,也就是说不修智慧,不修无我观。由于布施的缘故,这类人的福报通常很大;但由于不修无我观的缘故,其福报越大,就越使其我见、我慢更为严重。缺乏空性智慧观照的福报,终究是有时效性的,我执强烈的人,会以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从而为短暂的顺境所迷惑,进而毁谤三宝,造作妄执,以至于下堕三途,苦聚难离。

03.

莲池大师说,这三类人,都是有修行的;但他们的修行是有差别的。第一类,是兼具福报、智慧,且累世精进,终达圆满;第二类,虽然福慧兼修,但智慧稍差,难免功德退失;第三类,则是不修智慧只求财,虽然福报很大,但无明障惑也因此更加严重。

懂得修福报的人,一定是有些慧根的,但既然有慧根,就应深入到般若经藏的闻思之中,在空性见地中,将有限的福报,提升为无量的福德;既有福报,则应以大悲心行,回向、广施于群生。能修大悲空智,才是入佛知见的良好见地、广大行持。

——文献参考:莲池袾宏《竹窗随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