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学记十五

2022/7/28 来源:不详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m.39.net/pf/a_5522601.html

《增壹阿含经》学记(十五)

能海上师撰

(连载)

增壹阿含经学记五十卷五十二品

苻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比丘能海学抄及记

三供养品第二十二有十经

第一经前有三供养,供养父母补处菩萨,报恩返复成福资粮也。此经佛言三供养者,佛漏尽罗汉、转轮圣王,此显如来者有大威德、大智能、大悲悯、大教导,魔及魔天、诸天及人于中可敬可贵,最尊福田,希有难遇,应当供养。此亦显示如来全分教导之德,行人依此善学善修,能得道行最后利他之作用及大成就也。阿罗汉者,度生死流,息淫怒痴,得无上法,自义完成,出世希有,故应当学,应当供养。转轮圣王者,一国统治之人,以政法教化世间,自行十善,亦教人尽行十善,功德无比,人中最上,不行邪见邪法,以此因缘,应当供养。又此三人福力最大,能令行人息除灾患违缘等。第二经注(经:于如来所,于正法中及于圣众所而种功德)佛告阿难,显示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云何为三,如来、正法、圣众,此三善根功德,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三不可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复次此经之意,要以信入,是故如来再再前后专告阿难,以彼信佛无疑故。余经又说暖必证涅槃,亦同此经三善根无穷无尽之功德也。又此经所云不可尽之福者,存在何处,一者自根种子功能无灭无失,二者佛圣悲念无灭无失,由时会因缘具足则显。复有等流增上涓涓滴滴而成河海无尽之福乃至能至究竟解脱涅槃。复次过去业行不可思议故,行人道中卒然忽生灾障横逆,莫知所以无法能御。我恩师降阳仁波晴及恩师康萨仁波晴,皆同一说。应修恳切皈依三宝,念三宝功德无穷无尽,竭诚供养则得和缓息灭灾障。即此第一第二经所说之教并行之,又我自身经验亦复如是不虚。我亦曾告教多人逢障难时皆得消化违缘转成顺缘,又此经初阿须伦品,佛已先告此事,应当信受参合修行。第三经注(经云:彼乐痛欲爱使也,彼苦痛者嗔恚使也,彼不苦不乐痛者是痴使也)佛告比丘有三痛,苦、乐、舍,皆贪嗔痴所使也。是故比丘当学方便,求灭此使。所以然者,当自燃炽,当自修行,当修行法,得无比法(指四念处法),我灭度后,其有比丘能如是修行者,此则是第一声闻(此上经意)。复次云何痛,痛者尽力欲为之情也。如痛饮、痛快、痛打、痛责、痛睡、痛食等,皆各由贪嗔痴之所使也。然贪嗔痴依何处起者,是则依于身受心法四念而起,若在此四处有法,总别练修成就正念,则此三毒无发展之机缘,久则失消毒害之力。此是内修慧行无比之法门也,包含内外身心领纳善恶染净,是非是处,一切思惟念虑如万马奔腾之杂乱念中,能生慧念发趣正行,引导向道入于无倒正念住心。修习成念者,则自内得一切佛教所说生智发慧之泉源也。经云,无四念处不能深入道品,广通四禅,此中佛示修要者:一、求灭毒使,当学方便(即此四法也)。二、要当自发炽然猛勇之心,非他所使。三、当自修行,但说不行,或他逼令行,无益也。四、当依教依法随行,不依自师偏见而行。彼此学修则能得无比之法(即四念处)。复次,烦恼杂念依何处起,粗则依身,次则依受,更则依心依法,故当总修四念处,引心入道。别修者,次第专修,身受心法,以身念处为首(在大般初分有广文应诵习)。余则舍利弗论,摄义最极深广,指示周详而以深入无我(缘生)为主要,是为圣教之根本。余则法蕴论所说,修定成就光明殊特之教理极详。此二论之要,今略述舍利弗论之大要,必需与论文合观,在第十三卷首至第十五页,非向分,道品第十(摘取论文稍加说解)一、思维身无常、知无常(知相)、解无常(解理)、受无常(了苦乐),如实人念(自身经过)忆念(回想往事)。二、思维身苦、恼、痈、箭、味、患、依缘、坏法、不定、不满、可坏、苦、空无我。三、思惟无明缘行,乃至六入次第缘起相生之义。四、思惟身灭、知灭、解灭、受灭,即无明灭乃至六入灭。如是初二之法,是身念住之根本基地,必须次第随法得其坚固之念,第三第四者,深入缘起,了知此身生灭之义,得入身空无我之道,是为究竟之念。五、总修观现法乐住,比丘行知行乐,住知住乐,坐知坐乐,卧知卧乐,如是身住乐,如实人念忆,此初修摄取定道入路也,慎勿忽略。六、正知身戒相应之法,比丘去来屈伸,应正智行,执持衣钵,如法饮食,病瘦医药,除疲极睡及大小便,于行住坐卧、觉悟、说法、默然,应正知行。七、观出入息,此是细身之修行,息长息短,若定若行,身之所依,随时住念,别余经论专说甚多并当参学使用。八、观身现体集聚三十六物等相,犹如开仓见谷麦等,分分明了,由小放大,乃至遍处。九、观身现体,从头至足,从一点至全身,由外入骨,上下联贯回转作观。十、观身现体,四大相违,强力合聚,依外界四大以为长养,互相攻伐危害时作离散,不坚不合,念念磨灭(此中亦有四大增益之法在余论中)。十一、观身依食住,依食长养,依食存在,无食不住,如火依薪,佛说有偈应诵修,又四食之义相应学。以上从五至十一有七门,皆依现实身像摄戒定慧学入修之道。十二、观身尽空,分析则无,死后消灭,俱空者,当体即空,以念遍知、解、行,如竹苇尽空俱空。此身空观,摄义最广。前四根本修法,及次七门现像修法,第十二身空义与其次第十三不净修法,又从十四至二十三,十种修法皆应参入身空之义,作用重要。在般若大经及生圆次中三身修法等皆各有广教应学。十三、观现身九门不净及从胎膜乃至现身死后种种始终不净观,此中分别义理事相最多,应广修学随事生用(不净之用)。十四、观身由贪嗔痴三不善根集业,以贪入胎,名色因缘,乃至出胎,诸根增长,转至老死等方便,知法无常,有为缘生,尽法,变法、离法、灭法。喻者如房舍瓶衣等以如是慧心,正观、不放逸、勤念、正知、寂静行,若依贪妄想断,断已,内心正住,正止,独处得定,如实人念忆念,是名身念处。十五、依舍等喻,喻现身、人、六根合和缘起无我,及象经之身喻等。十六、以六入等聚,观我无我。十七、以五蕴观无我(依染净、不共、非钝愚法)。十八、依乐等、见、闻、觉、知、思维分别,及受想行识等无我。十九、观世间诸苦,此苦何因、何缘、何集、何生、何尊上、阴因、阴缘、阴集、阴生、阴尊上等。二十、生老病死,各各苦苦、乐苦、行苦之三苦行无我等。二十一、观身骨节相住筋肉等相住,四大相住,诸业种子聚落,众生聚落,药草丛林等,各各相依相住无我。二十二、观现行业、身口意假有,无我我所故。二十三、思维最后行灭,乃至生余道中,无有中间识,命非是身,身非是命,非命异身,非身异命,乃至非无因,非天,但行相续生,以业缘故。以上从十四至二十三共十科皆是显示甚深无我之义,须依经细研学修。以下增补初中后不净等略法。二十四、婴儿心,愚痴无识,眠卧粪秽处不知臭污,我亦如是。日夜处粪秽中不知远离。二十五、观年老衰变莫能避免。二十六、观病患苦忧痛。二十七、观究竟身坏命终。二十八、观死已弃尸冢间,膨胀青瘀,鸟兽食啖,骨节相连,浓血不净,筋脉未断,骨节已坏,远离本处,骨变青白,乃至碎坏等。二十九、观以火焚烧,灰骨尽。

以上身念处修法,须依本经经文及论文,细作了解,分别择法,入定出定,多时精进,练心习境,乃能起用,暂时解理,不起作用。经说如来过去修身念处,经过七年之久,行者应思。

复次此经大意者,由苦乐舍受,起贪嗔痴想,此苦乐舍受,复依身受心法,若能正解四念住心,复能住念者,则得入七觉支八圣道支。然此四念处辅行导引之法,又必依于正勤,能作加快及坚固者,必须四如意足,欲得不退及退而能再振者,必要长久修五根五力。然此四念住心是始终令心趣入不颠倒门路之指针也。佛说若能修行此法,则是声闻中第一弟子,第一弟子者阿罗汉也。

第四经(显覆)

如来法语,显露则妙,覆隐不妙,正法光明犹如日月,普照世间,生长养育,万类必需,光显则妙,隐覆不妙。

正法者云何,戒定慧是也。如何光显,比丘学修行持如法是也;云何隐覆,比丘不如法修戒定慧,则令正法隐覆乃至没尽,此显宣扬宏传之功德及隐害之过失,然传宣正法及教人之道者,必须自己深修有得乃可教他。正法光明乃得具分显现,不成隐没。又凡多闻久修之士,难免宗派之见及自分经过之情。于一正法,重此轻彼,又所学不广不精,无师引导依文解义,未达法本不知密意,显此覆彼,一处宏扬,多处蔽荫,又有法秘藏不施及随情滥施,无问自说,强他听信,皆能障蔽正法。当依此经所说如来口教,善作广闻,显扬为妙。

第五经此下五、六、七、八四经,皆是教入八正道之次第方便也,不可忽略。

此经教入正见之修法,自修教人始终必须之见者,无常念之正观也。最初当知,由因缘生起,成五阴形,得诸持入,无明因缘乃至相续生相,若诸因缘灭,此生相亦灭。于中不住,刹那无常败坏及宗族别离,乃至命根断绝,无常变易之苦有为诸相。分别自修教人依此趣入乃至成就正见之根本道也。

第六经

贤愚之别是修为始终必须习持之道,意不造恶,口离四过,身不作杀盗淫佚,习此三事者则是愚人,不成就此三事者,则是智者,随时随事觉观照察,善识取舍须臾莫废。依此正见,得入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等圣人之道。又下手之方,必以别解脱戒为辅导则容易不难。

第七经

依前经实践深入,成就正念正定(乃至无学十智)及精进悟入之道者,一、时时见闻忆念经历生死之事。二、时时正念,未曾见闻觉知贤圣戒行,经历生死未曾瞻睹者,贤圣三昧、贤圣智慧,不可觉知(亦云不思议)不见不闻者,令其成就乃至不复受有,断死根源。不可觉知者,证现量境也;不见不闻者,无我无自性,及俗谛之事未见闻等。

第八经

激劝精进,世之所爱,少壮、无病、长寿,然终不免于老、病、死等,是故比丘当求涅槃,不老、无病方便及离生死之道,此等皆以精进得正而为主要。如是身见易除,见道不难也。

第九经

若依前教正道而行,当防大雨冰雹之灾,损坏八正之苗。大雨冰雹者,是喻贪欲、睡眠、调戏三事也。女人者喻不勤之人,男中有女,女中有男。若是三事缠绕必堕恶趣。此诫软弱不勤之人,令彼奋发精进入八圣道,佛说必要之条有三:

一、远嫉妒、悭法、心常惠施。

二、不著睡眠,行不净观,不著贪欲。

三、不学女人软弱不勤,是其主要,调戏无益之事远离。

第十经

此诫容忍恶行,不能急时勤勇去恶,或留限待时,或以小事无关,随顺习惯,当知贪欲是无厌足,是故有情长沦生死。酒者括摄各种放逸之行,皆无厌足。睡眠宴息亦尔,此皆习气,久成自然,愈堕愈深,不可救拔,道行之障也,必须深忍。

联贯此品十经之大意。

重在修补不足降心深忍,息灭灾害及教他法门,依此次第,辅导自行,深入四念住心,实践八正道,激励精进而入世第一法。

云何世第一法,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复次于异生中所得静虑、无量解脱、胜处、遍处,乃至所得第一有思及不净观、持息念、诸念住、三义观、七处善,暖顶忍中皆悉最胜,暖等不尔,故此独称世第一法。

三义观者,次第观蕴处界三义也,别相念处,了于总相念处之前加行,修此与七处善(出毗婆娑大论)。

七处善者,观色为苦,为集灭道,五观色为爱味,为过患,为出离,过患之言,重观色苦爱味之言,重观色集,色出离者,重观色灭之谛,如是色受想行识各七,故为三十五也,不过七故,但曰七善处(出大毗娑)。

(摘自多宝讲寺通讯总第八十四期)

(原載阿含學苑博客“阿含研習”欄,發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