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解14如何才能心无挂碍文
2025/7/2 来源:不详《心经》第三段的内容最终落脚在“无智亦无得”,也就是佛家的修炼最终是无所得的。我们修行佛法绝对不是为了要修成什么大师,要高人一等,不是的,修行是无所得,就是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接受我们的平凡,回归到生活本身。真正觉悟的人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他们从不以一个觉悟者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大师去自居。
到了《心经》的第四段哈,观自在菩萨进一步讲,“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菩提萨埵是菩萨的全称,菩提是觉悟,萨埵是有情,简称为菩萨。也就是因为真正的做到了无所得,所以才能称其为菩萨,所有的菩萨都是证悟到无所得之境的人。因为无所得,自在清净,所以才可以称为菩提萨埵,才可以称为菩萨。
那么这个无所得,应该怎样去修持呢?第四段就接着再讲,“依般若波罗密多故”。我们这部经哈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是回归到般若波罗蜜多上,只有去修行般若波罗密多才能够真正的无所得。
这里大家可能就会有一个疑问,无所得、普普通通,那到底这个无所得是个什么状态呢?第四段就讲了,修行般若波罗密多,达到无所得之境的话,人们会“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我们讲无所得是普普通通,是自在清净,那么它的表现是什么呢?是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这是无所得的表现。我们分别来看一下,首先看心无挂碍,有句诗叫“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为什么会有种种烦恼呢?因为我们心中有种种的挂碍,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我们有时候可能会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其实英国的哲学家休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帮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