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写心经,赵孟和董其昌比,谁更高一筹
2024/9/30 来源:不详『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个字。是大乘佛教的第一经典。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金刚经』一直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禅宗经典。
作为这样的名篇,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王羲之,张旭,欧阳询,苏轼,文征明等等多位大家写过(普通人更是数不胜数啦),元代赵孟和明朝董其昌也没能免俗。
图片来自网络赵孟的『心经』书法功力精深,却少了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今天要说的这册赵孟作品更加声名远播,在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年秋拍上,以1.9亿的惊人价格被甘肃天庆博物馆拍得。
保利本『心经』一直在民间秘藏,年的秋拍上是第一次在大众场合露面,因为没有明确的时间落款,只能根据书法风格推测出,大约创作在赵氏四十五到五十五岁之间,从中看到他临习二王的精深功力。
在这幅作品,每个字都展现出中年成熟期的赵孟风格——健骨丰筋,体态遒美。如果单从书法美的角度,这册『心经』在二王行书一路上几乎无可挑剔。每个字,甚至每个笔画都近乎完美。这也正是它拍出1.9亿天价的原因。
但是,我们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高超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艺术和思想的完美统一来看,这册作品无疑是有缺憾的。因为过于追求审美水准,通篇看来,赵孟在这里没有感情的融入,只是机械地抄写一幅作品。落款也证实了这一点——『松雪道人奉为日林和尚书』,一件应酬作品通常不会投入感情,甚至还因为短时间内的『临危授命』而更缺少打动人心的核心要素。这种情况下,即使通篇看来如行云流水般畅快和流美,却失去了情感支撑,可能会像冰美人一般产生距离感。
还有一点,写经书的最后落款,通常会有『沐手敬书』字样,表示抄写经书与平时书写不同,要洗手并且心怀恭敬。这四个字不单单是书写者的标准落款格式,也传递书写者对『经书』的『恭敬』,而在赵孟的这册作品里,我们没看到类似落款,这倒不是说他对『经书』不『恭敬』,只是在书写该作品时,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做到『恭敬』。
董其昌的『心经』有一种自在和从容,也更容易让人愿意静心去读
下面我们看看董其昌的这幅『心经』。
董其昌的这幅作品也是行书,作于崇祯六年,即公元年这(那一年董其昌78岁),不同于赵孟取法二王,董其昌该作品用米芾笔意书写。另一个不同点是,赵孟作品为墨迹本,而董其昌作品是拓片。
米芾善于用墨,该册行书也因此多了厚重,董其昌也许正取法这一点写经书。还有,董其昌从单字做出发点,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这样的态度必然影响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从这个方面来说,董其昌的『字字珠玑』更符合书写经书的惯性认知,这也是董其昌作品胜过赵孟的重要原因。
董其昌『心经』局部虽然董其昌这幅作品落款也没有『沐手敬书』字样,但因为书写不是为了应酬,字里行间何以看到董其昌的从容自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年龄因素,赵孟写这副『心经』时,正值壮年,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皇室后裔肯定写不出年近八十岁历经沧桑的厚重和老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两幅作品,您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