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在实践应用中的三个智慧
2024/9/8 来源:不详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总共有七个译本,我们现今广泛流传的是唐三藏法师玄奘的译本。
此部心经除去经题总共有个字,篇幅虽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是六百部大般若经的核心,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我们今天来讲讲心经在实践应用中的三个智慧,供大家来借鉴和学习。
一、看一切问题都要轻松看,如果太深入,自心容易被外界所干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用行深般若的功夫,照见五蕴皆空。这里深般若可以理解为很深的禅定功夫,此照见并不是用眼睛看到,而是以心来观照。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并非实有,就不必要去执着它,你观空了,才有了可以度一切苦厄。
这就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看待一切问题,都要以放松的心态来看。只有放松心态,心才能常清净,清净必然智慧显露,有了智慧,做一切事都会轻松的很哦。
因为我们常人想问题,做事,都是紧紧抓住不放,这样心就不会空,以至于受外界的影响,包括物质的诱惑,别人言语的讥讽嘲笑,这样造成自心放不下,以为自己受到了伤害,其实呢?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你要不在意它,哪里有伤害呢?这就说明看问题一定要放松看,保持住你的清净心。
二、我们做事要依靠平常心和清净心,心有静气,做事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就是有形的物质,也包括自心的想法,观点等等。空呢?空就是一切都不住心之后的那个体性。色与空是不二的,也就是常说的真空生妙有。见妙有就知道其体即是空。
要想做事的发展符合自己的预期,那就要自己先净其心,然后呢,用自己的清净心去做事,这样你所做的任何事都会向着你的预期方向发展。
如果你的心不空净,充斥着贪婪、嫉妒、恼怒等坏的习气,那么所做之事都是和你的期望呈相反的方向发展。
总之心有多空净,那么事物的发展的始末都会了然于胸;并且心空净,言谈举止,为人处事都会符合善的方式。
三、保持自心的清净,凡事都要做到适中,恰到好处,这才是道的应用。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诸法本质就是空性的实相之体,空性即是道。这个空性是保持自心的清净,凡事都要做到适中,恰到好处,这才是道的应用。
诸法的根本是真空实相的,这个真空之性即是道。是本来无生,故亦无灭;本来不垢,故亦不净;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我们任何时候,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对人对事上,都要做到清净心,也就是保持这个空性的理体如如不动。面对一切是非和喜怒哀乐都要不为所动,保持自心的静气是承办一切事务的根本。
不为所动不是不动,而是要将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如这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要符合节度,做到中和。
《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喜怒哀乐没有发出来是中,佛法叫非空非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符合节度,比如不过于喜,也不过于悲。这叫作和。中是体,是本性,也就是这真空之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也就说“和”是由体生起的妙用,是智慧的,是符合道的法则的。
有中有和,也就是有体有用,就可以安天地,立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