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人生一世,皆在渡,渡心渡己渡人

2023/5/7 来源:不详

佛能够度众生吗?

如来说法,众生闻法后,自悟自度,并不是如来度众生。就好像是父亲教孩子吃饭,儿女自己食自己饱,父亲不能代食代饱,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这个道理。

如来得法成佛,成佛后“说法”度众生,不是佛把我们都度成佛,若佛能度众生,那么我们就不用修行了,等佛来度就是了,没有这样的道理。因为是我们“自性成佛”,是通过佛法的道理,来拨云见悟,见到我们本来纯净的自性。

春风又度,自然芳香

佛度众生的本义是这样的

众生本具自性如来,所谓“本源自性天真佛”,但被五蕴盖覆,迷了自性,惟是迷而不失,众生未有失去自性,自性亦未离开众生。因此如来说法,众生的佛性闻法,自觉、自悟、自度。这才是佛度众生的真谛。

如来到底有没有度众生呢?若说“有”,为什么在《金刚经》里对须菩提说:“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若说“没有”,明明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已度无量无数众生。

许多佛弟子对此感到迷惑,不知道其中道理;然如来是如实而说,未曾妄语,不诳众生,佛弟子应该深信佛语。事实上,如来是“非有度众生、非无度众生”。

如来的法身不会度众生,因为如来之法身和众生之如来藏一样,皆离见闻觉知,体性是如,不会说法,亦不会度众生。然如来之五蕴、觉知心却说法四十九年,度了无量无数众生,故说“非无度众生”;虽然如来说法四十九年,然说法之五蕴并不真实。

白云有度,归去来兮

实无有佛度众生,是众生自性自度

佛说法,众生依法修行见性,见佛性后,是佛性度众生,是我们自身的佛性来度自己,不是佛度众生。要是佛能够度众生,则佛就有我相;佛是度众生之人,则佛就有人相;有众生可度,则佛就有众生相;度众生入涅槃,则佛就有寿者相,佛着了四相,佛就自迷了,还谈什么度众生!因此说:“实无有众生佛可度,都是我们众生自己度自己”。

佛陀从来没有度化过任何一个众生,这是佛陀亲口说的,可是我们却知道佛度化了无数众生,遍及到天、地、人三界。

苍天有度,给人方向

为什么佛说他没有度化众生呢?因为在佛陀的眼中,所谓的众生,其实并不是众生,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叫众生;所谓的自己,其实并不是自己,也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叫做自己,这都是“相”的一种表达。

佛陀深知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同体,彼此没有任何分别。这样说来,谁是众生?谁是我?我即是众生,众生即是我,这样怎么说度化不度化呢?所以佛在《金刚经》里对须菩提说:“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朝阳有度,冉升希望

凡夫心不灭,佛法难度

凡夫之人多执五蕴之身为我,以为真实,或亦执意识觉知心为我,以为意识觉知心是真实,以为觉知心常住不灭,这就是凡夫之人。

六祖说:“心有能所,即是凡夫,心无能所,即非凡夫;有人我者,即是凡夫,人我不生即非凡夫;心有生灭,即是凡夫,心无生灭,即非凡夫。”若生灭心尽,大事已了,是名了事凡夫。凡夫心不灭,则佛法难度。

佛法有度,不再迷惘

人生一世,皆在渡

了解了佛度众生的实相,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得度呢?

生命是一条无尽的长河,我们都是过河人,也是摆渡人,要从此岸渡到彼岸,得到人生的解脱。人生是一场修行的成长,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学会渡心,渡己,渡人!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什么为渡呢?渡,是一种工具,《金刚经》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修行就要借助佛法这条船,达到智慧的彼岸。还可以说渡是一种释怀、一种看开、放下的心态。渡,如水有度。

如水有度,洗刷烦恼

渡心

渡心,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人的一生,最难的是面对自己,超越自己。长期以来心被幻境迷惑,如镜惹尘,蒙蔽了本来面目,以幻为真,以虚为实。因此心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所以我们要想得到自性真如,必须渡心!

心执着万相,人才会迷,渡心就是自心对种种妄执的破除,对一切万法的如实知见。没有能见的我、也没有所见之法可得,而心心念念如实知见一切万法的缘起,这就是见性成佛。见性成佛就是到达了彼岸。这样才能转无量烦恼为无量菩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渡心!

明月有度,破诸黑暗

渡己

佛曰:世间有佛,佛普度众生(其实无有众生可度),人间有人,人先渡自己!

渡己是为了更好的度人,但是必须要发普度众生的心才行。一个人要是不能自己清净,就不能度己,更无法度人。

生命是一场旅程,一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在走,没人帮助的时候,就做自己的摆渡人,让自己的心有所属,人有所归,在孤独中芳华,在笃行中芬芳。人生得失无常,惟有放下,才能让般若的种子绽放,奏出人生华章。

佛陀有度,生命回响

渡人

渡人,也是在更好的渡己,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善良,给别人以信心方向,让他人在迷惑中看到希望,在烦恼中得到清净,续人以慧命,渡人苦厄。

真正的智慧是把自己置身于众人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看你赚了多少钱,有了多少财富,创立了多大的产业,而是看你影响了多少人,看你帮助多少人度过了困境苦恼,看有多少人在你的影响下找到了生命的方向,对生活不怖不畏,对眼前的境相不执不惑。

当你为别人摆渡的时候,也是在为自己摆渡。人生路上,渡了别人,得到人心;渡了心,才会安心;渡自己,也就无所畏惧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