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佛法20我终于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参疑

2023/4/27 来源:不详

话头禅(参疑情)

禅宗的话头禅是从宋代开始盛行,其实这个最简单。

最常见的话头是“念佛是谁”四个字。但关键不是在这四个字,而是疑问,叫疑情,是一种情绪,是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出现之前先出现的,这个是关键所在。

比如说,独居的你一人在家,有人敲你家门,第一时间你就会产生了疑问“谁啊”这两个字。

参话头就要你咬着这个疑问情绪不放——这种疑问情绪属于苦情。怎么说?你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产生了疑问;而当你知道答案的时候,肯定就起欢喜心了。所以,反过来看,这个疑问情绪就是苦情。这么一看,这个参话头是直接忽略了前面的文字妄想和注意力,直接用功在苦情上。所以修法很简单。

1、从你打坐开始,尽量咬住这个疑情“念佛的是谁?我又是谁?”这个疑问,把它当做一种情绪,始终咬着不放。

并不是让你如念佛一样地把这几个字反复念,而是把疑问的情绪引出来。不但要在打坐的时候抓住疑问,还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不要放下这个疑问。一直抓着疑问情绪走……24小时不间断,这样下去,欲望可灭,五根境界也会一个一个地破灭。

2、当你抓着疑问可以打坐三天、四天、五天,甚至更多天的时候,这就是三禅了。

3、当你直到参到这个疑问本身也破灭了,这就是开悟了。

4、之后就进入四禅,唯有欢喜心的境界。

话头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这个比前面说的两个法门来的都比较简单实在。你先修到这里,再说别的也不迟!

念佛三昧(参思情)

最先修行,我是从念大悲咒入门的,一天最多念遍,最后连睡梦中都在念,这就叫“梦中一如”。

在不到一年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观音菩萨,和她的简单交流中大概知道了自己的来历和归属。从此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回去。从我踏上了漫长的修行路!

之后也遇到了一些高人,得到了不少帮助;而且修行每次遇到瓶颈的时候,都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从而度过难关。

当初打通全身筋脉的时候,后背肩胛骨下面的两个大穴冲了很长时间都没能冲开,最后还是在梦中观音菩萨倒出杨柳瓶中的水,给我洗了后背之后,才开始慢慢冲开了。

打通全身筋脉,进入欲界禅定后,又在师父的点拨下成功走出忘我的安乐状态,之后就开始参本门的话头了。

问题就从这里开始,参了两年,到第三年感觉还是缺点什么。打坐的时候,疑情不能长久。一开始还能抓着疑情走,但过了2-3个钟头,疑情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之后就变成观了,也谈不上观,基本属于发呆。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打坐,所以也不能算无记空,但没有用功的着力点。理论上这样观也能观到开悟,但是这个时候的修行不能再跳来跳去了——要参话头就参到话头破为止。这个时候,yin欲也完全扼杀在情绪状态下,不会再因淫欲而出定了,而是一种烦躁感。

感觉这样坐下去没有终点,我的信心开始动摇!是不是有未消的业?难道该出去历练历练,吃点苦消消业才能往上走吗?

有一天在禅房打坐,又在定中发呆。这个时候有一个意识进来了(这里省略掉我和这个意识之间的交流),这个意识离开前给我的几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一下子如梦初醒般地从座上跳起来,也不管别人了,直奔藏经阁,翻找《楞严经》,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忆佛念佛”。对!就是这四个字,这就是我要的。

忆佛啊!我太蠢了!我自认为死后归宿是极乐世界,居然不修极乐世界的独门绝学,跑这里来参这没头没脑的疑情。我知道我是谁,也知道从哪里来;我疑什么疑,我能疑起来才怪啊!我欢喜无比,终于找到办法了。

从此我不再参疑情,开始参思情;就是思念,思念阿弥陀佛。

疑情、思情都是苦情,都是在苦情上用功,却又有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根器,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带有的各种情绪也不一样。

话头禅起始于宋代,那个时候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极其认真的。可是我们呢?我们有这样强烈的求道心吗?没有,但是我们有强烈的贪爱之心!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净土法门最适合现时代的众生,原因就在这里。想想远方的母亲,想想初恋情人,想想你爱的人……都是什么感觉啊?

我们的贪爱之心远超过求道心,参思情肯定比参疑情更适合我们了。把这种贪爱之心激发出来,把对象锁定为阿弥陀佛就万事大吉了。

我开始参思情,一心思念阿弥陀佛。这并不是反复念阿弥陀佛四个字,而是一种情绪,和疑情一样,都属于苦情,都是痛苦的情绪。一开始那真是情绪激动,经常流着泪从定中出来;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思念越来越细微,我抓着一丝淡淡的思念不放;我可以打坐的时候持续5个小时以上,连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都在继续;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三昧”。不是让你把四个字念成一片,而是让你思念阿弥陀佛,用一丝思念把所有的执着全部破除。

曾经我们的世界不需要语言,直接可以用意识交流;但最后阿弥陀佛居然用人间的两种语言说了一段话,让所有人牢记在心,一种是印度梵文,一种是中文:

“人易度,佛难化,此行一去三千年,一缕思情化纤绳,保你寻得归家路。大丈夫,般若船,满载众生往彼岸,一念悲心化法雨,滋润法界无量众。”

一缕思情化作利剑,开始斩断各种烦恼执着:

1、舌根灭。舌头开始变化,对味道的感觉越来越淡,虽然还能分辨酸甜苦辣,却没有了好吃与不好吃的区别,甚至在肚子非常饿的时候,看着各种美食都不起食念。

2、鼻根灭。鼻子发生变化,对气味的感觉越来越淡,居然连厕所都不觉得有多臭。

3、耳根灭。一旦入定就不会再受声音的影响,外面再大的动静也听不到了。

4、身根灭。身得轻安,感觉自己像羽毛一样轻,走路都是轻飘飘的,人开始变得精神饱满,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但在大众环境里生活,这样醒目的外表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又开始磕头,参加礼佛,消耗一些气力,再减少饭量;晚上打坐修凝丹法,尽量把气收敛,让人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5、眼根灭。—这个是定中的境界,就不说了。

6、最后苦情破灭。世界瞬间消融。我看到了真相:山是山,水是水,众生还是众生,苦还是苦……所谓的实相般若指的应该就是这个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