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台寺
2022/7/25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山门殿为南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堂。两侧与院墙相连,左右各有一个旁门。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并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万寿寺戒坛碑记。"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灰筒瓦覆顶。四角挂有风铃,门额上挂"山门殿"斗子金匾。殿内前后贯通,中间为通洞。两侧各立有一尊泥质彩绘的护法神塑像,一为密执金刚,一为那罗延金刚。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面,坐落在近两米高的月台上。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香林"雕龙横匾。原来还挂有清康熙帝所题"般若无照"匾额和"禅心似镜留明月,松韵如莫振舞风"的楹联,今已不存。殿内屋顶上有三个木雕藻井,上圆下方,井内各雕有一条团龙。下方汉白玉石雕的须弥座上供有明代铸造的铜质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南侧为阿弥陀佛。北侧为药师佛。每尊佛像高3.2米,重公斤。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三间配殿,左侧为伽蓝殿,右侧为祖师殿。千佛阁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明清两代曾进行整修。千佛阁原为三层檐楼阁式木结构建筑,庑殿顶。宽27米,进深24米,高30余米。门额上挂有清乾隆皇帝手书"智光普照"的匾额。门内楹柱上有乾隆手书-"金粟显神光,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的楹联。阁内正中供有高大的毗卢遮那佛铜像。两侧砖墙镶以琉璃壁饰,遍布阁龛。每龛内都供有一尊高10厘米的木雕小佛像,共计尊。
戒坛设于西北院,为高3.5米的汉白玉方台,雕刻精美。环坛雕刻尊一尺多高的戒神,坛上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像前有十把雕花木椅,即和尚受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该戒坛为明代遗物,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戒坛并称中国三大戒坛,戒台寺居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戒坛"。戒台大殿是戒台寺的标志,也是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漆金大匾,上书"选佛场"三个大字,为袁世凯手书。殿内的天花板为金漆彩绘,殿顶正中部分是一个"斗八藻井"。
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欣,因朝廷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年)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此间,奕欣出资改建了自己在寺内所住的北宫院,使之成为一座环境优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园",因院内广种牡丹花,所以人们俗称"牡丹院"。牡丹院位于千佛阁北侧,坐北朝南,分内外两重院落,中间以垂花门相连。古时的恭亲王奕忻、现代艺术家梅兰芳老先生,俱是此间常客。牡丹院也由此闻名,每逢牡丹花期之时,牡丹院也成为了戒台寺最美的风景。
戒台寺内有一座大钟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属建筑。钟亭为卷棚顶,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开斜立,式样别致。在亭内原挂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径2.2米的大铁钟,名叫幽瞑钟,主要供每年的7月30日戒台寺做地藏法会之用。大钟亭位于寺院东北角6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背后三面环山,前方东望平原,居高临下,毫无遮拦。由于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共鸣箱,钟声经过震荡共鸣,被环山反射而回,从东北侧开口处冲出,因而可以传得很远,据说在四十里之遥的阜成门外八里庄都能听得见。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