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不识字能否成佛可以,他便是六祖惠能大
2022/11/22 来源:不详成佛成的是什么,对“佛”有了解的朋友都晓得这是觉悟自己的“心”,平常自己心中有太多世俗见解,污染了这本来心性,于是烦恼妄想贪嗔痴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要么伤害我们的健康要么玷污我们的灵魂,总之把我们搞得很痛苦。所以佛陀说众生皆在苦海中争渡,放不下是烦恼的源头,若能放下便得了智慧便觉悟了。这个“佛”就是众生放下后的觉悟,当明白这个概念之后不识字的惠能成佛也就不那么让人惊讶了,因为他连文字都放下了,完全是用“心”在感悟佛法中的智慧。惠能的事迹同样在证明佛经的正确,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虽然禅宗留下很多文字,但这是为了给愚昧的人看,若是能够觉悟,这些文字也就放下了,不再执着于佛经,智慧通达无障碍,那便是“佛”。
释迦牟尼佛讲了几十年的法,最后涅槃的时候他老人家说自己从来没讲过法,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这便是“如来法”,“如来佛”。所以不识字不会阻碍一个人领悟“般若”智慧,就像我们不知道外国文字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明白外国友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个就是“悟”,是人类共通的一种感性认知能力。
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事很有传奇色彩,要知道在佛教界中只有释迦牟尼佛讲的经或者得到他认可的经才能称之为“经”。中国古代有那么多学佛的人,其中得到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他们的著作只能称之为“论”,唯有六祖惠能讲得“经”称之为《坛经》。六祖在世时很多人前去听法,在他的引领下很多人都得到,这种功绩与释迦牟尼佛一般无二,所以当时的人们才说岭南有真佛出世。
关于六祖惠能的故事《坛经》这本书开头就有写,整本经书共分为十品,第一品为行由品,讲述自己如何得道,如何正式出家,如何开坛讲法。惠能俗姓卢,传说在他出生那晚有两个僧人造访,他的名字便是这两个僧人取得。上惠下能,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做佛事。惠又通慧,佛教中“惠”是“施”的意思,“慧”是“智”的意思,是六度中的“布施”与“般若”。
唐朝时期盛行佛法,惠能从小耳濡目染,虽然不识一个大字但对于佛理却了然心中,我们得客观看待问题,惠能没成佛之前也是个凡夫俗子,和我们一样,成佛不是一下子成的,中间得有很多修心修行的过程,若是惠能没有一丁点基础那么有人诵读《金刚经》他又怎么能够听得懂呢,又怎么会去找五祖弘忍大师求成佛的法门呢!
惠能听见有人读诵《金刚经》心里很有感触于是打听到五祖弘忍,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了十两银子给惠能安置好母亲。如今安置惠能大师肉身的寺庙还有辞别母亲的石雕,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这点在《惠能传奇》这部电影中有所表现,但这里面的惠能外形上有些许出入。历史中的惠能没有那么高大,身高不足五尺,五尺约1.67米,个子不高加上没什么东西吃又以砍柴为生所以外貌上不是很漂亮,相反五祖当时的首座弟子神秀很漂亮,世俗的福寿比起惠能好很多。关于神秀和惠能还有一段竞争禅宗六祖位置的故事,神秀的法也很不错,但最终五祖还是把法传给了惠能,神秀自己也承认在佛法领悟上惠能更加圆通自如,得了五祖的法门。
行由品中惠能说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是整本经书的主旨,后面的言论都在解释这十六个字。所以惠能虽然不识字,但他明了自性心,心中不染尘垢,自然清净,自然成佛。我们常人有知的障碍所以只好采用笨一点的方法,多读读经典,领悟其中的善知识,把烦恼变为智慧,走上觉悟之路!